面對攝像機鏡頭,誰說的話也不一定百分之百地對,要給領導干部創造一個寬松的輿論環境。當然,作為領導干部也不該怕見記者。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蔡武建議,領導干部要學會跟媒體打交道,不要擔心錯話會丟掉自己的烏紗帽。
“人的一生有兩大目標:第一,得到你想要的東西;第二,享有你得到的東西。只有最聰明的人才能實現第二目標。”
——美國作家洛根在哈佛大學演講時如是說服用維生素E死亡率增加4%,服用B胡蘿卜素死亡率增加7%,服用維生素A死亡率增加16%,沒有證據表明維生素C能延年益壽
——一項發表于國際權威醫學雜志的大型研究公布了一個顛覆性的結論發布不久,又遭質疑。
孔子很著急,莊子很生氣。
——人氣正旺的“學術超女”于丹近日在北京簽售新書時,遭遇一身穿印有上述字樣T恤衫男子的強烈抵制現代女性,特別是年輕的知識女性,不喜歡甚至排斥被稱為“婦女”。因此每年婦女節,即便政府組織了很多慶祝活動。這個節日并沒有深入人心。沒有成為深受女性歡迎的一個節日。
——全國政協委員張曉梅建議將三八“婦女”節更名為“女人”、“女性”或“女子”節。因為“婦女”一詞已很難代表現代女性大家批評。對我們的工作也是動力。老百姓不高興罵罵也可以。罵教育部可以。但不能罵老師。罵老師對孩子不好。老師是值得我們尊重的。教師職業是一個神圣的事業。
——教育部長周濟就教育熱點問題回答網民提問時如是說財富如水。如果是一杯水。你可以獨自享用;如果是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在家里;但如果是一條河,你就要學會與人分享。
——財富的妙喻
在購買時,你可以用任何語言,但在銷售時,你必須使用購買者的語言。
——美國教育部長瑪格麗特·斯佩林斯說,學中文符合美國人的利益這幾日天天都能撿到超豪華的東西——光是3月13日當天,我們就在達卡市的大馬路邊撿到了3輛九成新的悍馬越野車。價值好幾十萬美元;在一家廢棄的鑄造廠內,撿到了6只珍稀的野鹿。價值10萬美元。
——孟加拉國新一輪反貪風暴涉及該國很多達官貴人,他們開始讓親信偷偷地將大量好車和寵物星夜遺棄在大街小巷。本月初至今,孟加拉全國的軍警已經撿回了120輛寶馬、奔馳、沃爾沃、悍馬等豪華轎車無論國籍,性別、貧富、貴賤、宗教信仰以及文化背景。全世界人每天晚上都在做著大同小異的12種夢。也可以說。是12對夢。因為相對于每一種噩夢,一般都有一種對應的、令人陶醉的美夢。
——美國臨床心理學博士帕特里夏·加菲爾德公布了一項有關夢境的研究成果:盡管全球有60多億人,但大家做的夢其實只有12種截止到2005年底,10年間。我們累計發放了1萬億住房按揭貸款,壞賬率只有1%。不算天災人禍。真正掙錢養家的老百姓。需要買一棟自己住的房子。向你借了錢。結果跑掉了,這種情況幾乎沒有。
——全國政協委員、建行董事長郭樹清表示,銀行不應當發放貸款給那些炒房子、通過房子搞投機的人,而應該給那些真正需要買房的老百姓
趙本山的演出團隊。演員上臺一諷刺殘疾人,二諷刺肥胖者。三諷刺精神病患,他的演員模仿殘疾人。把自己的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我認為如果趙本山的團隊不改變內容,就不應該再出國了。
——趙本山到美國巡演后,美國媒體的負面報道多于贊揚,紐約律師陳梅直批他們的演出無聊下流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電影演員鞏俐今年向大會提交的議案標題,被網友認為“儼然一篇小學作文或一個活動倡議書,哪算得上什么提案吶!”
把學術、文化娛樂化、普及化有什么不好?余秋雨的散文你不喜歡也可以。但有人喜歡讀。有人罵易中天不務正業,什么是正業?上電視講歷史為什么不是正業?比學術文章低一等嗎?我看一點也不低。
——美學家李澤厚認為,娛樂化對普及學術文化有功
作為國際巨星和政協委員。鞏俐參政議政的態度和能力已經廣受質疑。問責之聲不絕于耳。作為娛樂圈中人也好。作為自然人也好,我只是廣大激憤者中的一個而已,我狀告鞏俐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娛樂圈尋找新的有思想、有擔當的發言人。
——藝人周穎呼吁“取消鞏俐政協委員資格”,并稱已委托律師以“不作為”將鞏俐告上法庭
我已經72歲了,生在1935年的人,隨時會出情況。所以不能夠設計一年后的事。2008年對我太遙遠了。
——李敖回應是否參加2008年臺北市長選舉
鄙校新法:自2007年起,招收碩,博士研究生。研究生與指導教師均需向校方交錢。前者稱“學費”,后者稱“助研經費”。“助研經費”數額,按招收研究人數多寡翻倍遞增。本人近年承青年學子謬愛,或有投考,然因不合時宜。無力繳納此錢。復以為此申請“扶植”(按“規定”每年最多“扶植”一名)。跡近千乞。君子所不為。故告考生:新法之下,難與二三才俊燈下讀史,以共教學相長之樂;煩請另投名師。以免誤了前程。
——浙江大學規定導師招收碩士研究生要向學校交納“助研經費”。歷史系教授包偉民近日發出聲明,要求報考他的學生“另投名師”,向社會表明其“拒招”的態度這是在一個缺少信仰的時代。一群不知信仰為何物的人在評論一個開始選擇了信仰的人。沒有信仰的人顯得那么高人一等。議論風生。其實倒是真正的可憐人。
——對“陳曉旭出家”引起的坊間傳言,余秋雨如此評論
你講書本的知識,他要是昕著音樂、喝著咖啡、吃著零食。跟你有來有往,說說笑笑,書本的知識未必沒學進去。反而可能學得會更好。
——于丹經常在酒吧、咖啡廳里給北師大的學生上課,她認為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也可以促進學習
在我任市委書記時聽說有一位同行研究干部時是“四步曲”:第一步,對分管干部的副書記說:記;第二步,在常委會上對組織部長說:念;第三步,在會議結束時說:過;第四步。在市委秘書長送來的任命文件上寫:發。當然,這種帶有演繹之后的笑話不可全信,但也反映出干部體制不改是不行的。
——山西省政協副主席呂日周最近說他們只是會考試的文盲。幾乎什么都不會動手:如果需要綜合兩句話的推理思考,他們就不知所措;他們具有全世界中產階級斤斤計較的特性,卻又不肯好好學習;他們就像“文化大革命”里的樣板戲,架勢十足好看,內容簡單易懂,卻不深刻……我必須要說,這不只是清華大學一個學校的責任而已。應該是全體中國人的責任。我必須呼吁大家來救救這些孩子……
——當一些內地尖子生從香港高校退學的消息傳來,德國魯爾大學物理系博士、原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教授、2002年作為百人海外專家被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聘為教授的程曜兩年前“痛斥”清華學子的一段話又被提了出來
我稀里糊涂地就答應出書了,回到家就特別后悔。我很怕別人說“干什么呀。這么大年齡了賣私生活賺錢”,越想越害怕。所以我馬上跟出版社說,“我不想出書了,你們就把我當屁給放了吧。”我還特怕別人說“宋丹丹你趕緊出書吧,村前的茅房又沒紙了”。
——宋丹丹說她的新書《幸福深處》人類天性中有一條基本準則。即掌權者說話都慢條斯理。平頭百姓則語速飛快——因為他們如果不說快點,沒人會聽他們說什么。
——英國電影演員麥克爾·凱恩說你不能憑富裕和繁華判斷一個社會快樂程度,你必須了解草根階層的生活!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的觀點是:經濟學必須關注貧窮
如果你根本就不享受你現在做的事情,就永遠不會成功。
——前國家足球隊教練米盧離開中國前給中國年輕人的建議
心靈的探討必將成為一門十分重要的學問,因為人類最大的敵人不是災荒、饑餓、貧困和戰爭等,而是我們的心靈自身。
——關注我們的心理衛生狀況,就像我們的身體有病要求醫問藥一樣。
日前,在湖南益陽公務員考試中,一名男子獲得綜合成績第一名。但在體檢中,他卻因身高為1.595米,離1.60米的標準差5毫米。被淘汰出局。
——堅持“原則”到這份上,真不知是“選人才”,還是“選身材”?
我的底線是不把你氣走。
——中央電視臺“面對面”欄目上持人王志,近日在談自己面對被采訪者的“底線”時說
別看干我們這一行名聲不太好,可死人的錢真是太好賺了。利潤一般都超過300%,最高的可以達到1000%-2000%。
——一位在廣西從事殯葬經營服務近十年的老板自述
我很窮,但心里充滿陽光。
——西南交通大學貧困大學生彭波入學感言
垃圾遍地、水聲不聞、鳥獸遁形,景觀消亡。生態旅游在許多地方已成為生態破環游。
——專家呼吁各景區及旅游從業人員和游客共同努力,維護業已十分脆弱的自然生態環境,為子孫后代留下一方碧水藍天中文的“危機”一詞由兩個字構成——一個字表示危險,另一個字表示機會。
——肯尼迪
增強影響力的秘訣不是表達。而是聆聽。
——戴爾·卡內基
一個老板能犯的最糟糕的錯誤就是不會夸獎。
——約翰·阿什克羅夫特
思鄉并不意味著人們想回老家守著祖宗牌位過老日子。就像李白寫了那么多深情的故鄉戀歌,可是自打東出夔門,書劍飄零,萍蹤浪跡。至死他再也沒有回過巴蜀故園。
——雜文家鄢烈山對思鄉的看法我承諾,愛你一輩子,如果我有什么對不住你的話,我們所有的財產都歸你,如果你不信。我可以去將承諾公證。
——在人情比紙薄的時代,從某法律院校畢業的王強對在南京師范大學讀研究生的女友琴如是說。說罷,就拉上琴的手去了公證處
我得了“自由綜合癥”。
——不受工作約束的SOHO一族因過度自由也出現了種種弊病——無制度管理的情況下,自我管理成了大問題
吃藥不能跟著廣告走。
——調查發現,一些藥品的廣告宣傳,對患者起到了相當大的副作用。為了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有效,國家藥監局最近公布了一批不允許在大眾媒體上刊登廣告的處方藥名單我也是一個黨員,愿以黨性人格擔保,我絕不出賣你們!
——重慶萬州區某建筑公司經理向人行賄時竟作此保證
對住在第三世界國家大城市的兒童來說,他們所呼吸的空氣相當于一天吸兩包香煙。
——世界資源研究所一項有關城市污染的調查負責人戴維斯如是說
上課不遲到。吐痰不隨地,買飯不加塞,如廁要沖凈。
——看似對小學生的行為要求被寫進了北京某大學的班規中
要操心的不是這些孩子。而是,為什么我們的教育還在自欺欺人?
——著名性學專家、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潘綏銘對于學校性教育過于滯后非常擔憂
他們連小組長都不是!
——遼寧錦州一小學生過生日時,在家擺了一桌,請的同學清一色全是班里的“中層”干部。其父問他為什么沒有請那些要好的朋友,兒子不屑地說出了上面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