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狼系列”文學作品則將萎靡、麻木的民間社會夸張為血性、荒蠻、弱肉強食的世界。這從另一角度表明,這兩個世界是可以相互替換的。羊們披上狼皮也會高唱“北方的狼”,狼們批上羊皮也可宣稱“我本善良”。但兩者之間錯位的存在,也正是當下中國文化“精神錯亂”的表征。
辮子戲與盛世妄想
近年來,電視出現最多的是帝王生活系列的電視劇。表現歷代清朝宮廷生活的“辮子戲”,充斥著電視熒屏。皇上、朕、皇阿瑪、格格、貝勒爺、大阿哥……等一百年前的皇族稱呼,也興盛于民間。《太祖秘史》、《清宮風云》、《少年天子之順治王朝》、《康熙王朝》、《康熙秘史》、《康熙微服私訪記》、《雍正王朝》、《戲說乾隆》、《乾隆大帝》、《嘉慶皇帝》、《少年嘉慶》、《咸豐王朝之一簾幽夢》、《光緒皇帝》、《末代皇帝》……清朝的十幾位皇帝中,只有道光、同治二帝尚無專門的傳記片。
影視作品中的“辮子戲”肇始于1980年代。香港導演李翰祥拍攝的影片《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等,是這些戲劇的開場鑼鼓。接下來是美國影片《末代皇帝》。《末代皇帝》提供了一個西方人的視角對東方神秘帝國的宮廷生活的窺伺癖式的關注和迷戀。該片于1987年獲得第6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激發了中國影視界對帝王生活題材影片的興趣。不過,這些影片尚且延續了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宮廷題材文藝作品的傳統。這一傳統旨在對歷史文化的再現和反思。而1990年代中期以來,熒屏上充斥的“辮子戲”,則表現為對宮廷生活細節的窺伺癖和對帝王權力的想象性的癡迷。
毫無疑問,“辮子戲”興盛于1990年代中期,有其深刻的社會文化背景。19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大陸朝野上下正興起一股洶涌的民族主義思潮。在這一日益狹隘化的民族主義思潮的蠱惑下,一種“盛世”妄想也風靡一時。影視劇編創人士在這一“盛世妄想”的支配下,從事著他們的影視劇制作。
奇怪的是,他們選擇了清朝成為其“盛世”想象的載體。在清朝歷史上,流傳著所謂“康乾盛世”一說,因此,影視作品中美化這一“盛世”傳說的數量最多。然而,所謂“康乾盛世”,無非是在與全球文化基本隔絕的狀態下,與此前的戰亂時期縱向比較的結果。據稱,“康乾盛世”的GDP總量據世界前列,“辮子戲”影視作品迎合了一種流行的以“GDP崇拜”為本的“盛世”想象心理。然而,封閉的農業經濟在不健全的社會制度下積累起來的財富,并不足以迎接即將帶來的全球商貿時代的挑戰。到18世紀中期,在西方近代商業和軍事的雙重打擊下,清朝脆弱的經濟和軍事防線皆不堪一擊。
“辮子戲”以一個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可疑的興盛,來作為整個民族的精神標榜。“辮子”由曾經的國族孱弱形象的象征,在“盛世”妄想中轉化為威嚴和榮耀的標志,并據此而自滿自足。愚昧、保守、專制的帝國屬性被洗刷一空,并歸于遺忘。這正反映了當下中國的民族主義的偏狹和盲目自大。
宮廷與權術教科書

“辮子戲”在夸張帝王功德的同時,也對帝王生活加以美化。除了為帝王樹碑立傳的作品之外,皇族中其他成員(皇后、太子、公主等),也成為影視劇獵艷的對象,如《孝莊秘史》、《大清后宮》、《皇太子秘史》、《還珠格格》、《新月格格》、《十三格格》、《末代皇后》、《慈禧秘傳》、《戲說慈禧》、《少女慈禧》、《慈禧西行》、《帝妃愛情》等。這些影視作品觸及到帝王私生活領域。毫無疑問,以電視為載體的大眾娛樂文化,有滿足觀眾對高級生活的想象性的需求。但通過極力渲染宮廷生活趣味和倫理價值,并試圖從帝王的私生活中挖掘現代性的生活價值,則無可避免地墮入了惡俗。
在諸如關于孝莊、慈禧等人的作品中,將爾虞我詐、殘忍陰暗的宮廷權爭,發揮得淋漓盡致。陰謀和權術,是孝莊、慈禧及其追隨者的生活全部樂趣和價值所在。這些弄權高手最終贏得了他們的權力游戲,他們是生活的成功者。影視劇對此津津樂道,始終在有意無意展現弄權游戲的魅力,幾乎就是一部“權術教科書”。
而《還珠格格》之類的作品,則試圖表現宮廷生活的世俗化的一面。看上去,皇族內部父女、兄弟、姐妹、情人等之間的關系,無不和睦融洽,充滿了世俗的天倫之樂,甚至,皇帝(皇阿瑪)幾乎就是一個家庭內部民主化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榜樣。將殘忍的、人性扭曲的宮廷世界粉飾為溫情脈脈的世俗家庭,這就是這些表現宮廷文化趣味的影視作品的奇妙魔術。
更為奇妙的是,“辮子戲”等影視作品的流行,并非一種單純的視覺閱讀事件,它與流行讀物《狼圖騰》之類一道,混合成為一種流行的、相反相成的“精神鴉片合劑”。“辮子戲”等“帝王系列”影視作品,將帝王生活世俗化,變得觸手可及,滿足了民眾內心攫取為所欲為的權力的欲望。不擇手段地爬上生態圈的頂端,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犬狼系列”文學作品則將萎靡、麻木的民間社會夸張為血性、荒蠻、弱肉強食的世界。這從另一角度表明,這兩個世界是可以相互替換的。羊們披上狼皮也會高唱“北方的狼”,狼們批上羊皮也可宣稱“我本善良”。但兩者之間錯位的存在,也正是當下中國文化“精神錯亂”的表征。更為主要的是,這些精神錯亂的文藝作品,實際上在為羊們謳歌禮贊豺狼,做好了哲學和美學上的鋪墊。“帝王系列”影視劇和“犬狼系列”讀物,共同滿足了民眾的對權力渴求和諂媚的兩重性訴求。事實上,帝王崇拜、權力癡迷,從來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劣根性之一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爾虞我詐的權術的信奉和對“暴力至上”的權力崇拜,從來就不缺乏。而且,這種獸性迷狂總是像癲癇癥似的,間歇性不定期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