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社會中,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使信息的交流變得快捷和方便,大量個人信息在網上流動,這為非法收集、利用、公開個人信息提供了方便條件,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關注和重視個人信息保護問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上已有超過50個國家、地區或組織制定了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法律,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于1980年制定的《關于隱私保護與個人數據跨國流動的指南》中的八項基本原則,即收集限制原則、數據質量原則、列明目的原則、使用限制原則、安全保護原則、公開原則、個人參與原則和責任原則,這八項原則成為許多國家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規的參考依據。
個人信息是指存在的與個人相關的,并且可用于識別特定個人的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 、分派給個人的號碼、標志以及其它符號,可以識別個人的圖像或聲音等,包括某些單獨使用時無法識別、但能夠方便地與其他數據進行對照參考,并由此識別特定個人的信息。
隨著我國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實行個人信息保護已經勢在必行,這不僅是保護公民自身權利的需要,也是促進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的需要。此外,實行個人信息保護是加強國際間交流與合作的需要。在當前的國際貿易中,個人信息保護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貿易壁壘。目前,是否實行個人信息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條件,建立良好的個人信息保護制度,可以贏得更多國外客戶的信任,進而取得更多的合作機會。
目前我國還沒有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法規,但在我國的《憲法》和《民法通則》等許多法律中都有關于隱私和公民權利保護的條款。2003年年初,國務院信息辦委托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個人數據保護法研究課題組,承擔了《個人數據保護法》的課題研究。我國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專家建議稿已經完成。雖然目前我國還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但隨著個人信息被非法利用的案件逐漸增多,人們已經漸漸地認識到保護個人信息的重要性,在一些個人信息被非法利用的教訓面前,人們開始慎于提供個人信息,加之一些跨國業務的合作需要,一些行業和企業已經開始建立個人信息保護制度。
以大連為例,大連作為我國軟件外包基地之一,有大量軟件及信息處理業務來自于國外,國外客戶對外包承攬者的個人信息保護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基于這種形勢,大連軟件行業協會率先在我國開展了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制定了《大連軟件及信息服務業個人信息保護規范》,并在行業內進行宣傳和推廣工作,使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了建立個人信息保護制度的意義。
關于個人信息保護,媒體常常提醒人們要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可是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只靠個人是微不足道的,它涉及到社會各行各業,尤其擁有大量個人信息的政府機關、信息服務業、金融保險業、醫療服務業、電信及教育業等行業。因此,個人信息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政府、行業組織、企業和公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作為立法和行政管理部門,應盡快出臺《個人信息保護法》,建立個人信息保護法制管理體系,支持行業協會、企業和個人的個人信息保護舉措,為個人信息保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行業協會作為行業組織機構,應該研究和制定行業內的個人信息保護規范,用于指導本行業個人信息保護工作的開展,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培訓和教育機會,幫助企業建立個人信息保護制度,提高本行業的個人信息保護水平。
企業作為個人信息保護的實施單位,應以國家法規或行業規范為依據,建立本企業的個人信息保護制度,并將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滲透于每一位員工,以每一位員工的努力樹立企業的形象,以每一個企業的努力提高各行業的素質。
就公民而言,重要的是普遍提高全民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在有相關的法規或規范約束的同時,注重對個人信息保護的宣傳,讓公民了解對自身信息所擁有的權利與義務,為建立和諧有序的信息化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