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同學,一位房地產老總剛過完48歲生日,突然心肌梗死去世了。妻子一夜白了頭,女兒精神恍惚,年邁的父母送進醫院搶救。一個原本幸福得令人羨慕的家庭從此烏云籠罩。
同學的突然離去,使我想到笑星高秀敏去世后,傷心不堪的趙本山在安慰何慶魁時說“都是那點錢和那點輝煌把人整的”。何慶魁則哭訴說“有時候想想我就后悔”。人們在扼腕痛惜的同時,對趙本山這句直白的大實話和何慶魁的后悔,感觸很深。名利、地位是開啟幸福的鑰匙,可也會成為束縛心靈的枷鎖啊!
“死去原知萬事空”,這是陸游在他《示兒》詩中流露出對生命逝去的無奈。是啊,如果生命逝去了還談得上其他嗎?事業和理想、財產和輝煌,一切的一切都灰飛煙滅了。
人們在痛惜和悲憫之余假設出許多“如果”:如果高秀敏不是散兵游勇地單干,如果他們不為“那點錢和那點輝煌”奮力打拼,如果知道自己心臟不好早點休息和醫治,如果……
盡管再多的“如果”也無濟于事,但卻將對生命的深層思考留給了人們。
生命像鐘,最忌諱的是將發條上得太緊,這樣必然影響時鐘的質量和生命。要有一些松弛的時候,去展示生命深邃的意境和極致的美麗,給人遐想和思索,給人休養生息,獲取重整旗鼓的勇氣和力量。
可我們不難看到、聽到很多英年早逝的優秀人才,他們生活在無盡的期望中,拼搏在永遠沒有峰頂的事業上,以至于過早地繃斷了生命之弦,壯志未酬,留下無盡的遺憾。
人世間,值得我們去獲取的財產很多,需要我們去奮斗、拼搏的事業也很多。然而我們不能任意地握著開發條的鑰匙,拼命地上勁,以至將發條擰斷。
別以為奇跡和美好總在前頭,鞭策自己陀螺似的高速運轉,而忽視路邊的萋萋芳草、涓涓溪流;忽視天上的悠悠白云、燦燦陽光;忽視自身最有價值的東西——健康、快樂、家庭甚至生命。這是后悔藥中最令人揪心的一味苦藥,是對自己、親人和事業的最大的不負責任。
別將生命的發條上得太緊,就是要正確駕馭欲望這匹桀驁不馴的野馬,使之回歸正途。人是活的,主動權在我們手里,策略的韁繩在我們手中,我們必須把握自己的處境能量,學會放棄和撤退,學會懸崖勒馬。
只有自覺的撤退,才會有心境組織新一輪的“進攻”;只有理智的放棄,才能尋找更好的生活坐標,積蓄卷土重來的力量;只有學會懸崖勒馬,才會有人生的“驚回首”。
生命不僅僅因為成功和輝煌而珍貴,它的每一刻都是珍貴的。生活中除了成功、事業和財富,還有親情、友情和愛情。
別將生命的發條上得太緊,做生命的主宰,就是理性地保護生命,做到張弛有度,動靜結合,淡泊明志;就是要讓生命享受寧靜、從容的滋養,讓自己和親人擁有一份平安;就是使生命總在盈盈的充沛之中,“滴答、滴答”地奏響最美好的和弦。
編輯 湯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