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大書畫家和大文學家鄭板橋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品德高尚的清官,也是一位養(yǎng)生有道的長壽老人。他一生歷經坎坷,3歲喪母,30歲喪父又喪子,39歲喪妻,57歲再次喪子,終生窮困潦倒,然而卻壽逾古稀,享年73歲,世人評述他的長壽主要原因是養(yǎng)生有“三絕”。
一曰詩。鄭板橋一生愛詩,寫詩,傳世詩作有不少。他的詩更反映了他的人品,“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總把人民的苦難放在心上。如他的《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詩: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在濰縣任知縣期間,他著有《濰縣竹枝詞》40首,滿懷與百姓的深厚感情,生動描繪了濰縣風土人情及民生疾苦,曲盡委婉、膾炙人口,在民間廣為流傳。
乾隆十八年春,濰縣連年災重,饑民多有餓死者,鄭板橋因開倉賑濟而忤犯權貴,終致罷官革職,但鄭板橋并沒有因此而中斷他的詩作,反而在詩的陶冶中益壽延年。
二曰畫。鄭板橋終生對繪畫藝術有著執(zhí)著的追求,也創(chuàng)作了不少繪畫藝術的精絕之品,在我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中可謂獨樹一幟。難能可貴的是,他的書畫不是為達官富商而作,而是為黎民百姓而畫。“凡吾畫蘭、畫竹、畫石,用以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安享之人也。”鄭板橋正是以此高尚的情懷作畫,把個人憂傷和不幸置之度外。罷官后,他靠賣畫度日,翰墨遣興,堅強樂觀地度過晚年。他的《竹石》畫中就有一首題畫詩,是他這種堅強性格的表白: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鄭板橋以畫怡情,胸襟開闊,待人以誠,使他廣交了許多當時的學者名流,除與揚州其他“七怪”有密切往來外,還與僧釋道士、公卿名流有不少交往。這些高雅的交往,使他的身心健康亦受益匪淺。
三曰書。“丹青書畫長生藥”,鄭板橋善書法也是其長壽的奧妙所在。“揚州八怪”都活到60歲以上,板橋更是其中的長壽者。鄭板橋的書法藝術精湛,灑脫豪放,渾然天成,為歷來書法家們所稱道,這是他一生持之以恒勤練的結果。至今廣為流傳的字幅“難得糊涂”“吃虧是福”,既是他為人處世的道德準則,更是他杰出的書法代表作。據《鄭板橋年表》中記載,乾隆十三年,他56歲在濰縣任上時,“乾隆東巡,先生為書畫吏,治頓聽,臥泰山絕頂四十余日。常以此自豪,鐫一印章云:‘乾隆東封書畫吏’。”由此可見鄭板橋對書畫的酷愛。不管是鄭板橋的詩畫,還是書法藝術,無不體現他那“放一著,退一步”,“損于己則益于彼”的薄己厚人道德風尚,這就是他所認為的“福”,恐怕也是世人所稱的“怪”,更是他一生樂此不疲的養(yǎng)生之道。
古人云:“詩言志,書傳神,畫表意。”鄭板橋長壽之奧妙得益于此“三絕”,對現代人們的養(yǎng)生長壽有著深刻的啟迪。
編輯 方 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