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醫,得按中醫的特點來,入鄉隨俗。
中醫診病的特點是“四診”,即“望、聞、問、切”。何謂“望、聞、問、切”?
先說“望”
“望”指“望診”,即察顏觀色。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病人駕到,醫生首先要看病人臉上的顏色與光澤,而你可得將本色的臉蛋兒交給醫生呀!在這里,堅決反對涂脂抹粉!絕不歡迎化妝修飾!雖然中醫也愛美人,但中醫更愛江山——愛那廬山的真面目,若你將臉兒涂紅,就可能被誤望成陰虛火旺或肝火上炎;若你將嘴唇涂紅,就可能被誤望成是脾火太重或胃火太盛;進而,若你將眼圈涂黑,就可能被誤望成腎陽虧虛或內有淤血……
除了臉,頭發與指甲也不要去染,二者也是中醫望診的對象。
如果說以上是姑娘的專利,“望舌”則是全體病人的“共產”了。
望舌是最具中醫特色的診法之一,是看舌苔及舌體的顏色、質地。怎么望?首先,青天白日,自然光線,在燈光下舌色會變,彩燈自不必說,白熾燈與日光燈也不行,在日光燈下舌苔會顯得更白更厚,易被誤診為寒濕;在白熾燈下舌體會顯得更紅更鮮,易被誤診為火熱。一句話,看舌得在白天,除非超級中醫高手方可望舌于夜晚。其次,切忌進食后1小時內去診病。為什么?此刻你的舌苔已伴著食物被你吞進了胃中,你讓那醫生看空氣呀!第三,看病前半日不能吃那些能將舌苔染色的食品,你若吃了枇杷,你的舌苔會被染成黃色,你將被誤診為“實熱”;你若吃了山楂,你的舌苔會被染成紅色,你將被誤診為“虛熱”……
要“望”它個入木三分,可得正本清源呀!
又說“聞”
“聞”指“聞診”,包括兩者:聽聲音與嗅氣味。聽聲音,主要是聽病人的說話聲。你可不能為了顯出溫柔就裝得嗲聲嗲氣,那可能被誤診為中氣不足,更不要為了展示陽剛就裝得大聲武氣,那可能被診斷為肝經火旺。嗅氣味,包括嗅病人的體味,你若在身上灑下浩浩蕩蕩的香水,你的病情就被那香水淹沒了,將你診斷成一朵玫瑰花或茉莉花那倒是一樁美事,而將你診斷成一個玫瑰花精或茉莉花精,那可是要請孫悟空來除妖降魔喲!
再說“問”
“問”指“問診”,是醫生就病情病史等向病人或其知情者提問。這一招兒特別重要,是一個決不小于望診的“大診”。好在這主要是醫生的事兒,你只需有問必答,實事求是,不添病,不減癥,不虛美,不隱惡,就行,千萬不可在這里來發揮你的想像力與創造性。
最后要說“切”
“切”指“切診”,就是平常說的摸脈,也稱“脈診”,簡言之:三個指頭摸手腕。這也是最具中醫特色的診法之一。而此時要注意什么呢?只說這么一點:當姑娘的手腕被小伙子摸住時,姑娘呀,你可要像江姐面對行刑的敵人那樣,臉不變色心不跳。雖說心臟不跳那做不到,但可千萬不要亂跳,若是你的心跳加快,你的脈搏也同時加快,就將誤診你為熱證;若是你的心跳加劇,你的脈搏也同時加劇,就將誤診你為實證;而若是你的心兒跳出了胸膛,你的脈搏也就沒有了,就可將誤診你為……
總之,你的心兒要跳就回家去跳,此刻千萬得平心靜氣喲!因為你是在看中醫呀。而你若是將以上的“四診”配合好了,你的病也就好了一半。
編輯 方 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