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方法證實針灸能改善膝關節功能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下屬的兩個機構,在迄今歷時最長、隨機化程度最高的臨床試驗后證明,中國傳統的針灸術能緩解疼痛,改善關節炎患者的膝關節功能。這是針灸首次通過西醫考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近日為此發表新聞公報說,這是一次“標志性的研究”。
主持此次研究的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下屬的國家補充和替代醫學研究中心,以及國家肌肉骨骼和皮膚病研究所。研究人員共招募了570名50歲以上膝部患有關節炎的志愿者,他們在參加研究之前一個月還有明顯的疼痛,并且沒有接受過針灸治療和膝關節手術,也沒有接受過西醫的類固醇治療。
研究人員把這570名患者分成3組:190名患者在26周內接受24個療程的針灸治療;191名患者同期接受“偽針灸”治療;189名患者則在12周內參加美國關節炎基金會提出的“關節炎自助課程”。所謂“偽針灸”是為了驗證針灸是否只具有心理安慰作用的一種方法,針并沒有扎在適當的穴位上。而“關節炎自助課程”已在實踐中被證明有一定效果。
患者的關節狀況在試驗開始后的第4、8、14和26周接受了研究人員的檢查評估。結果顯示,接受針灸的患者,其疼痛狀況平均減輕了40%,膝關節功能平均改善了40%。研究報告指出:“與‘偽針灸’和自助課程相比,針灸作為膝關節炎的一種輔助療法改善了膝關節功能并緩解了疼痛。”
國家補充和替代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施特勞斯評價,這是第一個足夠嚴格、規模足夠大、持續時間足夠長的臨床試驗,它證明針灸確實能減輕疼痛,緩解膝關節炎患者關節功能的損傷。但研究人員也指出,針灸還只是一種輔助療法。
發源于中國的針灸術在西方已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據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的調查統計,到2002年已有2100萬美國人接受過針灸治療。如今,美國已開始研究針灸的機理及其潛在益處。
汽車尾氣使人折壽兩年
當你得知馬路上最大的殺手或許不是交通事故,而是一些肉眼所不可見的可能讓你折壽兩年的汽車尾氣微粒時,你肯定會感到擔憂。
近日,來自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的科學家馬庫斯·阿曼公布了一份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由燃燒石化燃料所產生的飄浮微粒對人們的健康有十分不利的影響。在一些工業化程度較高的歐洲國家,如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及意大利北部等地,人們所受到的污染更加嚴重。阿曼說,這些地方的人預期壽命可能會減少兩年,而這一估計與道路安全事故所導致的預期壽命減少量類似。
阿曼在報告中說:“近來我們發現,微粒還能通過進入血液來感染心臟隔膜,從而增大了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幾率。”
較大的污染顆粒在飄浮一段時間后便會沉淀在空氣中,而這種尾氣微粒非常輕,能在空氣中飄浮40~50小時,飄浮距離最遠可達約3000千米。當前,法國標致汽車已率先在歐洲市場投放了安有新型尾氣管的汽車,能減少尾氣排放量。歐盟已開始計劃推出新規定,要求市場中的汽車都必須裝有此類減少尾氣的設施。
老年人最適合坐藤椅
有關專家認為,藤椅是老人的首選坐具,加一個軟墊效果更好。專家解釋說,入骨盆的坐骨下有一塊小突起,被稱為坐骨結節,其頂端長有滑囊,人坐下來時,滑囊與所坐物體互相接觸時會分泌粘液,起到緩沖作用,減少與硬物接觸時的不適感。隨著年齡的增加,老人的臀部肌肉逐漸萎縮,坐骨結節上的滑囊也發生退行性變化,粘液分泌減少,緩沖能力下降。如果長時間坐硬板凳,就會誘發坐骨結節性滑囊炎,尤其是身體瘦弱的老人更容易發生這樣的損傷。
軟椅子或軟沙發同樣會造成老人的肌肉勞損。當身子陷在椅子中時,人的脊椎彎曲度較大,加重了腰背部肌肉的負擔,對于骨質相對疏松的老人來說,也是有一定風險的。
所以,應該為老人選擇一把既透氣又有彈性的藤椅。最好選擇有靠背的椅子,并且放上一個擱腳凳,上雙腿可以平放,防止下肢缺血。專家還強調,不管坐什么椅子,最重要的是要經常變換一下姿勢。
電子視網膜可讓部分盲人重見光明
德國蒂賓根和雷根斯堡兩所大學的眼科醫院醫生最近在兩名分別因老年性黃斑變性和色素性視網膜炎致盲的患者眼中植入直徑3毫米的視網膜芯片,結果令人振奮:患者術后看見了由電子刺激產生并由像素點組成的圖像。這在全球尚屬首例。
據德國《世界報》日前報道,這些醫生使用的視網膜芯片由位于德國羅伊特林根的“雷蒂納移植物公司”研制,芯片上分布著約1500個像素格,每個像素格由兩根光電管、一個放大電路和一個刺激電極組成。光電管吸收射入眼睛的光線并將其轉化為電能,從而產生電信號刺激視網膜上健康的神經細胞。這些神經細胞發出的脈沖被視神經傳人大腦,并在大腦中形成視覺圖像。報道說,這種芯片可望于幾年之內投入臨床使用。
老年性黃斑變性和色素性視網膜炎是導致視網膜上的視細胞壞死并最終致人失明的常見眼疾。前者是55歲以上的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后者兒童也會罹患,且因病程漫長,確診時病情往往已無法挽回。
壓力,使男性胖人更胖、瘦人更瘦
你是否對身邊的男同事胖子變得更胖,而瘦子變得更瘦而納悶呢?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英國最近一項研究顯示,工作壓力可以使得男性肥胖者變得更胖、瘦者變得更瘦。
這項研究通過對1萬名志愿者自1985年開始跟蹤調查后得出結論,發現壓力導致一部分人暴飲暴食,另一部分人則厭食。這樣就使得肥胖的人會更胖,瘦的人更瘦。但是,女性好像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世界上有大量的肥胖人士,其中男性就占了很大的比例。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的體重也不斷地“上漲”,尤其是在職業競爭中,他們要承受更大的壓力。工作壓力也能產生肥胖,這讓人們對肥胖問題有了更新的認識。
該研究說,“人們常常認為健康體形是女人的事情,跟男人無關。現在不禁要問,為什么男人的平均壽命要比女人短。”
如何處理工作壓力和飲食之間復雜的聯系,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答案,但已使人們認識到有了壓力就更應該控制他們的飲食。
編輯 方 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