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高血壓突升為何不能快速降壓?
我父親現(xiàn)已70歲,患有慢性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疾病,近期因受精神刺激而血壓驟升,血壓波動在180~200/110~120毫米汞柱之間。請問是否需要增加降壓藥劑量和品種,以快速將血壓降至正常范圍?
山西 許 峰
許峰讀者:
你提出的問題有普遍意義,值得探討。如你父親的這種血壓迅速增高且處于相當高的水平時,按理說應考慮采取快速降壓措施,以防血壓過高而引起高血壓腦病或靶器官的嚴重受損,避免發(fā)生意外。然而,這種做法并不適合于所有類似患者。對于年齡偏輕,且無明顯合并癥的高血壓患者來說,可考慮采取快速降壓措施,尤其是對青年惡性高血壓合并高血壓急癥患者較為適宜。但是,對于老年慢性高血壓患者來說,則要謹慎從事,防止使用強效降壓藥或多種降壓藥促使血壓快速下降。這是因為,老年人對血壓快速下降的耐受性極差,易因血壓迅速下降而發(fā)生諸多風險,表現(xiàn)為:①血壓下降過快可引起器官血液灌注量減少,增加潛在心腦血管病發(fā)作的風險,特別是對罹患腦動脈硬化的老年人危害更大,可因腦缺血而致腦卒中發(fā)生幾率增大。②快速降壓可引起患者機體對降壓藥物的敏感性增高,因此而致血壓一降再降,極易誘發(fā)老年低血壓,尤其是體位性低血壓可導致老年人暈厥、摔倒,甚至引起骨折、腦損傷等嚴重并發(fā)癥。
當然,在老年人血壓突然增高時,我們亦應注意采取積極的降壓治療措施:首先,要保持冷靜,避免緊張、恐懼的情緒使血壓持續(xù)攀升。其次,要臥床休息,減少活動,防止用力不當而致腦出血發(fā)病率增加。再次,要考慮降壓藥的應用,但在降壓藥的選擇和劑量上持小心謹慎的態(tài)度,不宜使用快速降壓藥,更不宜多種強降壓藥聯(lián)合應用,特別要避免使用能夠顯著減少血容量的強利尿劑如呋塞米、吲噠帕胺等,以防引起組織器官血液灌流量減少和增大腦缺血及缺血性卒中的發(fā)生幾率。第四,要加強血壓監(jiān)測,當血壓下降過快時,需適當給予5%葡萄糖液靜脈滴注,以防腦供血不足,同時避免突然站立,以防誘發(fā)體位性低血壓。
遇到老年人血壓突然增高時,除積極消除導致血壓驟升的原因和誘因外,可同時選擇作用較為溫和的降壓藥如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可考慮兩種降壓藥聯(lián)合應用,以促使血壓緩慢下降,防止血壓繼續(xù)攀升而增加高血壓腦病和腦出血的危險。
韓詠霞
哪些疾病能引起子宮頸接觸性出血?
我是個已婚中年婦女,最近不知為什么,與丈夫同房時陰道出現(xiàn)少量流血,有時白帶中還混雜有血絲。去醫(yī)院檢查,醫(yī)生說是子宮頸息肉引起的。我想知道哪些疾病能引起子宮頸接觸性出血?
江西 李 娟
李娟讀者:
能引起子宮頸接觸性出血的婦科疾病有:
子宮頸糜爛:這是引起子宮頸接觸性出血的最常見原因。子宮頸糜爛是慢性宮頸炎病變過程中常見的局部特征,是子宮頸被感染的表現(xiàn)。子宮頸炎癥期會有較多的膿性分泌物排出,浸漬子宮頸外口周圍的上皮,使其失去活力而脫落,最終形成潰瘍面,觸之會出血。
子宮頸外翻:子宮頸在分娩、引產、流產時發(fā)生撕裂,如未及時手術修補,日后瘢痕組織攣縮,使子宮頸口外翻。倘若再合并感染,形成慢性子宮頸炎時,可有接觸性出血。
子宮頸息肉:一般來自子宮頸管粘膜,為頸管粘膜的堆積,多認為炎癥是息肉的形成因素。息肉通常質地軟、呈鮮紅色、較脆弱,輕觸會出血。息肉極小時常無明顯癥狀,當因其他婦科疾病而做婦科檢查時可能被發(fā)現(xiàn)。較大息肉能引起白帶增多、血性白帶或接觸性出血,特別是在性生活或大便用力后可發(fā)生少量出血,這些癥狀與早期子宮頸癌相似。
子宮頸白斑:是在子宮頸部位出現(xiàn)的一種白色不透明的斑片狀病變。病因還不太清楚,可能與內分泌失調、慢性宮頸炎的刺激、陰道滴蟲的影響等有關。近年來,還發(fā)現(xiàn)子宮頸白斑的發(fā)生可能與宮頸癌有關。單純子宮頸白斑往往無明顯癥狀,若合并有子宮頸糜爛或子宮頸內膜外翻時,則白帶增多,或偶有陰道血性分泌物及接觸性出血。
子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的癌瘤之一。接觸性出血可能是其最早期的臨床表現(xiàn),往往在性交后或陰道檢查時被發(fā)現(xiàn)。這種出血一般很不規(guī)則,量也時少時多,要引起警惕。
因此,一旦發(fā)現(xiàn)有子宮頸接觸性出血時,應該及時去醫(yī)院婦科做詳細檢查,以明確出血原因,排除婦科惡性病變的可能。
江蘇省常州市腫瘤醫(yī)院婦瘤科主任醫(yī)師 周蓓蓓
高血糖就一定是糖尿病嗎?
我今年59歲,最近體檢時發(fā)現(xiàn)血糖升高(空腹血糖6.5毫摩爾/升),但無多食、多飲、多尿及消瘦等癥狀。請問血糖增高就一定是糖尿病嗎?
安徽 康有仁
康有仁讀者: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空腹狀態(tài)下的正常值為4.22~6.11毫摩爾/升,餐后2小時血糖為11.1毫摩爾/升。若超過此值,則稱為高血糖。
血糖高低受多種因素的調節(jié),尤其以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最為重要。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長激素的分泌增加,均可使血糖升高,而胰島素則可使血糖降低。另外,血糖高低還受到肝臟與腎臟的調節(jié)。
引起中老年人血糖一過性升高的原因很多,通常有兩類:①進食后高血糖。營養(yǎng)物質(包括糖)吸收入血,肝臟來不及轉化和利用,過多的糖便很快進入血液,可引起一過性血糖濃度增高。②情緒性高血糖。當人情緒激動,生氣或發(fā)怒時,伴隨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以及肝糖元分解,常會有血糖濃度升高。
以上發(fā)生的高血糖多為短暫或一時性的,常常能夠自行降低,故又稱為生理性高血糖。若血糖持續(xù)增高,尿糖持續(xù)陽性,又出現(xiàn)明顯的“三多一少”癥狀(多食、多飲、多尿和體重減少)時,應考慮患糖尿病的可能。但要注意與繼發(fā)性糖尿病相鑒別,例如腎性糖尿病,系因腎臟疾病導致腎小管功能低下,重吸收糖能力降低,表現(xiàn)為腎糖閾過低,此時雖然血糖水平不高,但也可出現(xiàn)類似糖尿病的“三多一生”癥狀。此外,垂體,腎上腺,胰腺等器官增生或發(fā)生腫瘤時,也可出現(xiàn)高血糖及糖尿病癥狀,也屬于繼發(fā)性糖尿病。
因此,高血糖不一定就是糖尿病。當被測出高血糖或尿糖陽性,不可想當然地認為就是患了糖尿病,而應注意鑒別,必要時再做糖耐量試驗和糖化血紅蛋白測定,以便做出正確診斷。
陳育民
癌癥病人能不能服用滋補品?
我的一位朋友得了胃癌,親友給他買了很多滋補品,可有人說癌癥病人吃補品在補身體的同時也補了癌細胞,會起反作用的。請問癌癥病人能不能服用滋補品?
湖南 彭 萍
彭萍讀者:
有很多的癌癥患者都會用許多補藥,但又有人認為這在補身體的同時也補了癌細胞。那么,到底該不該用補藥呢?
首先,要提醒患者分清補養(yǎng)藥和治療藥的區(qū)別。何種腫瘤用何藥,何時以補為主、何時以攻為主,何時宜攻補兼施,要針對病情體質等用藥,一般來說,保健品的有效含量較低,只起輔肋作用,10元錢的保健品只相當于1元錢的治療藥,不能用補養(yǎng)藥代替治療藥,以免貽誤治療,而且補養(yǎng)藥也不是各種體質、不同癌癥時期的人都能隨便吃的,最好在中醫(yī)師的指導下服用。
至于放、化療期間吃補品或營養(yǎng)高的食物會不會“補了癌細胞”,專家認為,癌細胞是寄生在正常細胞之上的,治療癌癥的過程是漫長的,原則上患癌癥的病人應增加營養(yǎng),保持體重,尤其是晚期癌癥病人,癌細胞會大量消耗人體營養(yǎng)物質,致使體質極為虛弱,人體極度消瘦,此時,可以說體重是戰(zhàn)勝癌癥的重要實力。現(xiàn)在還沒有證據(jù)證明,營養(yǎng)物會只補癌細胞而不使身體受益。因此,癌癥病人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服用滋補品,但切不可以滋補品代替治療用藥。
劉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