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老年人經常洗個熱水澡,有御寒、去污、活絡筋骨之功效。但是,由于有些老年人患有心、腦、血管等方面的慢性病,體質虛弱,機體對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差,反應較遲鈍等原因,再加上浴室內溫度高、濕度大、氧氣少、空氣污濁,而老年人在熱水中浸泡,水溫使老年人的毛細血管擴張,致使大量的血液淤積在體表,循環回心臟的血流量減少,心臟輸出血量不足,導致心、腦等器官相對缺血缺氧。所以,老年人洗澡時容易發生意外,出現頭暈、目眩、心悸胸悶、出汗、口渴、惡心嘔吐、四肢乏力、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眼前發黑等一系列癥狀,嚴重者甚至突然暈倒在地,造成摔傷。冠心病人則可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等。
因此,老年人在冬季洗澡需小心行事,并注意以下幾點。
(1)防滑倒。因浴盆內和浴室地面上常積有肥皂污水,容易使人滑倒,輕者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軟組織擦裂傷,重者可導致骨折或顱腦等損傷,特別是頭后枕部著地所造成的腦干損傷,常可危及生命。老年人從浴盆里站起時,務必抓好浴盆邊緣或其上的把手,或扶住墻壁緩慢站起;從浴盆里出來時,最好在鋪有浴巾或防滑墊的地上走動以保安全。
(2)防暈倒。由于熱水的刺激,引起全身外周血管廣泛擴張和血壓下降,再加上浴室內的悶熱和通風欠佳,會對中老年人的心血管及呼吸功能產生不良影響。另外,老年人的自主神經反射調節機制和代償功能減弱,也易引發一過性腦供血不足而暈倒,重癥者可發生摔傷或嗆水等意外。因此,老年人特別是體弱有病或久病剛愈的老年人洗澡時,應有家人在旁攙扶和照料,水溫不宜過高,時間不宜過長。洗澡前要適量進餐,因為空腹時體內血糖含量相對較低,經長時間的勞累容易發生低血糖休克。而飲酒或飽餐后洗澡則會加重心臟負擔,導致心臟負荷過重,容易出現虛脫。過勞或剛服用過催眠藥的老年人也不宜洗澡,防止發生頭暈而暈倒。浴室里宜開一小窗,以免浴室太熱或蒸氣過多,使空氣中的氧氣稀薄,而引起機體缺氧。如果在洗澡時自覺有頭暈、眼花、惡心等癥狀,應馬上到池外躺下休息,喝杯熱茶或糖水,可很快恢復正常。患有冠心病的人應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片,必要時舌下含化。若已暈倒者,應立即讓其躺下,頭略低,置于空氣流通處,在注意保暖的同時,用手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若病情仍不緩解,應立即送醫院。
(3)防心臟病。如洗澡水水溫過高,洗澡時間過長和浴盆內的水位過高,可促使心跳、呼吸加快,加重心肌缺氧。對老年人,特別是已患有代償功能不全的冠心病人,易導致冠心病的突發或加重。因此,洗澡時間一般以15~20分鐘為宜,水溫在45℃左右為宜,浴盆內的水位一般以坐位不超過乳頭為好。
(4)防中風。過高或過低的水溫和洗澡時的過度體力活動,可促使老年人,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病人的血壓進一步急劇升高,當升高的血壓超過了腦血管管壁的承受力時,血管就會破裂出血,而發生腦出血。洗澡時如出汗過多,又可導致血液濃縮粘稠,流動緩慢,對原有血壓偏低和腦血管原本就不太通暢的老年人,又可誘發一過性腦供血不足或腦梗死。因此,老年人應注意洗澡水的溫度,掌握好洗澡的時間,入水要緩慢,先從下肢開始,循序漸進,不要立即把身體全部泡在水中。洗澡的動作不要過分用力或過急,應以輕松自如為主。
(5)防燙傷。因浴室內霧氣大和光線暗,老年人手腳不靈活和辨認能力差,要防止開錯冷熱水龍頭,以免燙傷。
(6)防著涼。如水溫、室溫過低,浴中浴后遭風吹,極易使老年人著涼,導致浴后發生咳嗽、發燒等不適。因此,除應調好水溫,保證室溫外,還應避風寒,出浴室前應穿戴整齊,以防著涼。
編輯 湯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