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農歷正月十五,正當全家歡度元宵佳節之際,我突發心肌梗死,被送往醫院搶救。醫院曾兩次下達病危通知書,家人將壽衣都準備好了。幸經及時搶救,做了冠狀動脈氣囊成形術,才僥幸脫險。光陰荏苒,屈指算來,手術已經過去5個年頭了,我今年已經83歲。據主治醫生說,術后如不注意調養,一般只能存活兩年左右(其間我所熟悉的幾位同病患友用他們的死驗證了這一點)。而我這5年來,不但心梗未復發,而且健康狀況逐年好轉。如今的我,體態勻稱,精神飽滿,能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健康狀況之好超出人們的預料,醫生稱贊我為“最佳病人”。究其原因,除遵醫囑按時服藥,注意飲食調養和定期復查外,主要歸功于本人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具體地說,是“不落伍,身不閑,學不止,心地寬”。
不落伍 我常想,余年不多矣,應當充實地過好每一天。與其把積蓄滯留在銀行里,不如用來做些有益身心之事。于是,我就不斷美化自己的生活,比如居室設置和裝潢幾乎每年都更新,像年輕人的居室一樣時尚。每天生活在整潔、舒適的環境中,給人以一種欣欣向榮、充滿希望的感受。又如去年“十一”黃金周,我甩掉手杖,與老伴一同乘海輪到大連旅游數日,開闊了眼界,煥發了青春,感受到了晚年生活的美好幸福。
身不閑 自退休后,我先后在5所大學教授英語,可謂“退而不休”。授課之余,我還經常筆譯和撰寫短文,在省市一級的刊物上發表文章20余篇。另外,與一些大學校友共同編譯了第四版《最新牛津現代高級英漢雙解詞典》。有時還幫助居委會做些筆墨工作,多次獲得獎勵。此外,我一度以家教方式給社區的美國朋友補習漢語和書法,藉以鍛煉大腦,延緩衰老,預防癡呆。所有這些,對我的健康都起到了促進作用。
學不止我一生好學不倦,退休后勁頭不減。我的書房案頭常備各種中外詞典,讀報時必備紙筆,遇生詞即查出錄下。收聽英語廣播時也是如此。平日隨身攜帶紙筆,隨時記下偶然遇到或想到的生詞。報刊上的警句和范文段落也隨時錄下或剪輯成冊。如此日積月累,學到了不少知識。另外,我還喜好練習書法,每日臨摹魏碑1小時,凝神屏息,心無旁騖,既凈化了心靈,又增長了技藝,它對我的養生大有裨益。
心地寬 人到老年,大多數人越來越寬容。我也一樣,對諸事都能看得很淡泊。如一次“打的”去天津站準備乘火車外出,下車時,將6000元現金和一些貴重物品遺忘在車上,火車開了才想了起來,最后也未能找回來,一度非常懊喪。后來冷靜下來,想到自己有心臟病,不宜耿耿于懷,以免傷財之后再傷身,故心情很快就平靜了。失之不惱,得之也不喜。去年年底,我意外地領到了一筆住房津貼,是我單位得到這種款項最多的一個。我及時警覺到自己身體尚在恢復期,不宜大喜,以免誘發心梗,故也非常平靜。
總之,“不落伍,身不閑,學不止,心地寬”,是我養生和康復的法寶,我從中嘗到了甜頭。今后我還會循著這條路走下去,并有信心活到百歲。
編輯 方 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