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代手機操作系統WM6的發布,微軟在智能手機軟件領域的立體布局正在加快進程。
微軟已經開始在手機操作系統領域大踏步前進。就在Windows Vista發布半個月之后,在2月巴塞羅那舉辦的3GSM大會上,微軟對外發布了其被外界稱作“移動版Vista”的產品—Windows Mobile 6(WM6)。隨后,手機制造商LG和日本電信運營商軟銀又宣布與微軟結成新的伙伴關系。
隨著近兩年的不斷發力,微軟的手機操作系統似乎正在進入一個全面爆發的轉折點,并對整個手機操作系統產業格局構成了影響。而微軟在中國研發團隊的布局,也極大地促進了其移動進程。
WM6的意義
事實上,微軟對智能手機的策略布局在兩年前便已開始。在WM5發布之時,即確立了以無線郵件、無線辦公和多媒體應用等方向作為重心。這一策略在前兩年的市場運作中被證明是相當行之有效的。IDC去年11月發布的一份報告表示,2006年在全球范圍內,支持微軟Windows Mobile的手機銷量已經超過了同樣以無線郵件見長的黑莓手機制造商RIM公司。而這恐怕還僅是個開端,IDC分析認為,被稱作RIM殺手的微軟在未來三年呈現遠高于對手的增長速度。
微軟欲借助WM6繼續深入這一策略。移動性和安全性成為WM6新的亮點,不僅在風格上與Windows Vista步步相隨,還進一步加強了其與辦公軟件Office以及電子郵件服務器軟件Exchange Server之間的協作。比如,WM6提供了諸如出差留言、名片電話簿同步等新功能,這幾乎就是辦公室在移動層面的延伸。以最新的郵件直推功能為例,其與Exchange Server進行了良好配合,當有新郵件時可以主動“推”到用戶的手機上,而不需要用戶自行或通過設定訪問周期去郵件服務器檢查郵件的情況。
微軟欲圖通過WM6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員工和商務人士的注意力,正如微軟公司CEO鮑爾默所總結的:“在移動辦公中,能夠始終保持聯網的員工正成為商業成功的關鍵所在。這是我們將創新的移動技術集成到我們重要產品中的原因,而Windows Mobile正是這些產品的核心。”其實,在Windows Vista的研發過程中,早已考慮到了與WM6之間的移動互通。
微軟在移動領域的競爭策略呈現了一幅立體圖景。Windows Mobile系列操作系統只是一個切入點,而微軟著眼的是一個整體的從底層到應用的軟件系統平臺—將其在PC上的成功一步步復制到移動領域?!癝ymbian并不是我們的競爭對手,諾基亞才是?!蔽④浫蛸Y深副總裁、中國研發集團總裁張亞勤曾這樣對《互聯網周刊》表示。
盡管目前Symbian仍位于操作系統市場中的領頭羊位置,而Linux等操作系統也對Windows Mobile步步緊逼,但微軟的優勢十分明顯—在PC操作系統和辦公及郵件領域的優勢和已培養的用戶習慣,是其他移動競爭對手所不具備的。作為一個完全第三方的操作系統,微軟可以比主要由諾基亞支持的Symbian和以摩托羅拉做后盾的Linux獲得更多的合作伙伴。盡管有分析師認為WM6很可能只是一個過渡性的產品,而不像WM5那樣具有質的飛躍,但可以看到微軟在移動方面的布局已經越來越漸入佳境。
在WM6發布之后,很快便得到了微軟全球合作伙伴的響應。第一批基于WM 6的設備將于今年第二季度上市。運營商Orange在歐洲計劃推出宏達生產的SPV E650智能手機,在美國,T-Mobile Dash也將很快在市場中推出WM 6。

從強攻到智取
智能手機的高速發展勢頭早已蓋過了曾風光一時的PDA,二者走向融合的態勢已經盡顯無遺。據Gartner最新統計數據,2006年,全球智能手機銷售量增長了63%,接近8000萬部;而PDA的出貨量卻僅增長了6%,少于1600萬部。
微軟在2002年正式進入這個市場,憑借Windows CE多年在移動嵌入式底層架構所打下的基礎,以及Pocket PC在PDA領域取得的良好進展,當時的微軟對智能手機軟件領域市場有種志在必得的心態。在由Symbian和PalmSource(現已被愛可信收購)等公司占據了大多數市場份額的情況下,微軟的首次出擊被媒體普遍評論為一種強攻之勢,艱難程度也可想而知。
直到2005年5月,Windows Mobile 5的推出,才使微軟在手機領域尋找到了真正的突破口。2004年1月,時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的張亞勤臨危受命,接受了蓋茨和鮑爾默授予的“Windows移動軟件部門主管”一職,到美國雷德蒙總部負責下一代手機操作系統項目。當時該部門已經連年虧損,2004年虧損額度高達2.24億美元。張亞勤將該項目命名為Magneto,并主張將重點由原來以通話為主調整至以無線郵件和多媒體娛樂功能為主,這便是Windows Mobile 5。
現在來看,對張亞勤的任用更像是蓋茨在智能手機策略上由強攻轉為智取的一次轉變。Windows Mobile 5將Pocket PC和Smartphone兩個品牌融合在一個旗幟下,在推向市場后,其富于創新的特性立刻受到了許多手機制造商和運營商的關注。同年9月,微軟在歐美市場上的競爭對手Palm終于同意,在其頗為流行的Treo系列智能手機中置入Windows Mobile系統,由此確立了微軟在手機操作系統第一陣營中的地位。這一事件被微軟高級副總裁Pieter Knook稱為一個“分水嶺”。
中國布局
近兩年來,微軟就像扔掉了綁在腿上的沙袋一樣,在手機軟件領域快速增長。在與LG取得合作之后,全球頂級的五大手機制造商中已有三家支持微軟的系統。摩托羅拉的MOTO Q、三星的BlackJack等多款采用了Windows Mobile的智能手機,均在歐美市場有不俗的表現。
而隨著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逐漸成熟,各大公司都加大了在中國的布局。繼RIM通過中國移動在中國落地之后,Palm在今年3月初高調宣布將“大舉進軍智能手機市場”,而由諾基亞支持的Symbian公司剛剛在中國成立分公司。
去年3月,微軟在北京投資成立了附屬于微軟亞洲工程院的“移動技術中心”。對于微軟來說,這個“智囊團”無論對Windows Mobile新版本的技術應用及研發,還是對中國合作伙伴的服務,都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以剛剛發布的WM6為例,這個移動技術中心負責了其中十分關鍵的幾項技術:多媒體領域的攝像頭功能、3G的無線通信界面,以及Windows Mobile瀏覽器等。這個部門目前已經擁有70名員工,而總部從事Windows Mobile開發的部門人數也不過三四百人。在北京西格瑪大廈三層的一個角落,還斡旋著一支13人的“神秘”隊伍—Design Studio,這個團隊承擔了WM6 80%的界面和視覺效果設計工作,并保證了其與Windows Vista在整體風格上的一致性。
據微軟亞洲工程院工程總監張益肇博士對《互聯網周刊》介紹,目前微軟已經與全世界48個設備制造商和125個移動運營商建立了合作關系;在中國已擁有包括德信、夏新、聯想、TCL等在內的十余家合作伙伴。
微軟通過設立在北京的這個移動技術中心,可以直接幫助中國及亞太地區客戶開發基于Windows Mobile的解決方案,也彌補了總部在某些技術服務方面的鞭長莫及。比如,夏新計劃在中國和歐洲市場推出一款2000元以下的、基于Windows Mobile5的智能手機,該中心在其中起了關鍵的支持作用。而此前,夏新只能通過與微軟美國總部溝通獲取幫助。
微軟亞洲工程院移動技術總監蕭圣講述了一個“歷險記”。在去年12月,中移動在參加在中國香港舉行的國際電信展的前幾天,其新開發解決方案展示突然出現問題。由于微軟總部沒有中國的通訊網絡環境,無法實施測試,客戶又萬分焦急。微軟亞洲工程院臨危受命,不僅在規定時間內找到問題癥結所在,且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從而受到總部的嘉獎。這一事件從側面驗證了微軟布局中國的正確性,也為微軟在中國手機操作系統市場的角逐增添了砝碼。
智能手機在未來的美好圖景是不言而喻的。就連一向不緊不慢的蘋果也已高調推出了iPhone。微軟在去年推出Zune播放器之后,即有消息傳出其Zune智能手機也即將浮出水面。近日,關于Google即將聯合制造商宏達及電信運營商Orange共同制造Google手機一事也傳得沸沸揚揚,據稱這一手機中將內置Google的各種軟件,從而配合其各項Web應用。一場爭搶“用戶口袋”的升級戰役即將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