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世的喧嘩與紛爭、利誘與謅媚充斥著我們的耳朵,沉默像位老者般漸行漸遠,但人們在聲音與沉默間終究會選擇沉默,我確信。
沉默是一種凝思靜聽。若靜聽是一種習慣,那凝思必是一種修養。老子說:“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少言多聽有時是明哲保身的保險單。靜聽無需一文一質,只需手持香茗,在別人口若懸河時,悠然自適地把利己之言暗自銘記于心。凝思則無需綴飾,只需清冷的月光,醇香的美酒,思緒翩翩,將所聽之言一一化為養分為己所吸收,迸發出火花。人是能思維的葦草,凝思靜聽是喧嚷中看似靜止實則運動不止的一葉扁舟在浩瀚的宇宙中前行。
沉默是一種心如止水。沉默是言語的寡,更是心境的安寧。若心如一潭泓水般靜謐,那心之深透便自然而成。靜水流深,人沉默的品質亦將是靈魂與天堂的橋梁。我們需要這樣一種心境,不躁動,不張揚。像棵樹般不急功近利,扎扎實實地順其規律生長,生存,直到枝繁葉茂,心如止水后便是居高臨下的靜觀其變。所謂“止”是寧靜中不斷升華心靈,升華境界,到達自己既定的高度。在攀升中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繞行于山間靜靜流淌的泉水總是無聲的,也總是甘甜清涼的。沉默是心無旁騖,也唯有凝思靜聽才能沉淀出如此清澈見底的水流,心水如止水。
沉默是一種致遠寧靜。沉默是一種博大寬廣的胸襟,有海一般致遠的胸懷抱負。因為沉默的人總是能夠看透此岸,早已看到彼岸,如同對弈,智慧的無聲碰撞,邏輯布局的拼搏,極其致遠的思維比斗。卡夫卡的眼睛據說是最清澈的,如天使般單純的眸子中有極其深遠的思索和遠慮。他的文字是那樣尖銳,似乎能看清楚一切。梭羅的《瓦爾登湖》向我們展示了一面寧靜的自然之湖,心靈之湖。梭羅的境界是少有人能企及的。這便是他的致遠寧靜所在。
沉默是靜謐中的深遠,是緘默中的沉思。沉默是智者最高尚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