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皮甜瓜原本適應于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大的西北地區栽培,但隨著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厚皮甜瓜南移已逐漸成為可能。廣西地處祖國南疆,屬南亞熱帶大陸性氣候,有冬、春暖和,夏、秋雨量漸少,空氣趨于干燥,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特點,只要在生產栽培上因地制宜地改進和調整,對發展春、秋兩茬厚皮甜瓜非常有利。
1、厚皮甜瓜生產現狀
廣西種植發展厚皮甜瓜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初發展時主要向外引進一些網紋類型品種(本地稱“洋香瓜”),由于采用全露地栽培,病害發生嚴重。無法正常收獲。2000年以后,一些農戶改用大棚避雨栽培獲得成功,產量和品質明顯提高。2003年以后面積迅速擴大,據2006年生產統計,全區年栽培面積已達347hm2,主要產區有:南寧、北海、百色、崇左4個城市的郊區。主栽品種為好運8、好運52、金鳳凰、西域等。栽培方式均為大棚保護地栽培。由于連作次數多,土傳病害和根結線蟲病危害嚴重,對厚皮甜瓜產量及質量帶來很大影響。自2003年以來,大部分產區改為基質栽培,用經堆漚腐熟的甘蔗渣或木薯皮、木薯稈粉碎渣、木糠加泥炭和腐熟的家畜或家禽糞便混配作基質,從而克服了土傳病害和線蟲的危害。1年種植兩茬,春茬于1月上旬至下旬播種,5月中、下旬采收;秋茬于8月上旬至下旬播種,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采收,每茬平均667m2產量2200kg以上。由于兩茬的采收上市時間均是南方市場的緊銷期,因此,產品銷路好,售價高,一般每kg售價5~6元,667m2產值1.1~1.3萬元,純利潤0.8-1萬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發展厚皮甜瓜前景條件
2.1 氣候條件優勢
廣西地處祖國南端,桂南和桂東南地區秋、冬季幾乎無霜,春季回暖快,夏季氣溫偏高,也是降雨最多、最集中的季節,入秋雖然氣溫仍偏高,但雨量偏少,光輻射量大,空氣干燥,晝夜溫差明顯。因此根據南亞熱帶氣候特點適當安排播種期,采用春季提早、秋季延后栽培,可避過北方哈密瓜上市高峰,填補產銷季節市場的空白。
2.2 市場空間大
廣西人口逾4200萬,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厚皮甜瓜作為城市消費新產品之一,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銷售面越來越廣泛,銷售總量在不斷增加。從廣西水果批銷市場調查了解到:每年來自北方的厚皮甜瓜產品經南寧、桂林、柳州、河池、百色、梧州6大中轉站轉批銷出產品達2萬t,而廣西每年厚皮甜瓜產品總量滿足不了市場空缺季節需求。2003年與東盟各國建立貿易博覽后,更加吸引東盟的客商,2004年以后產品正式通過不同渠道銷往越南,而且呈年年增加趨勢。僅2006年厚皮甜瓜銷往越南的總量就達1.2萬t,好運52、好運8和金鳳凰品種被越南客商固定為長期訂單銷售產品。
2.3 資源條件具備和技術條件成熟
經過長期不懈的科研探索,廣西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針對廣西乃至華南地區特殊氣候。采用逆環境脅迫育種手段,對不同生態型材料進行基因組合,選擇在重茬、低洼、土壤粘性大、光照不足、通氣性差的逆環境定向選育改良,取得顯著成效,選育出多元雜交品種——好運52和好運8等系列品種,這2個品種在春季低溫陰雨、光照不足、空氣濕度大、晝夜溫差小以及夏秋高溫多濕的南方地區栽培,表現出抗病性強。坐果穩定,不早衰,產量高,品質優良,耐貯運性好等優勢性狀,深受廣大用戶及消費者歡迎,目前已在全區和海南、云南、山東、廣東、四川等地示范推廣。
在栽培技術方面,根據栽培品種生長特性和南方氣候特點,采用簡易避雨兼通風降濕保護設施和全畦覆蓋、膜下滴灌方式,調節空氣和土壤水分,改變溫差:通過控制植株徒長,增強抗病力等綜合措施,從而保證產量和提高品質。配套的栽培技術充分發揮了品種的潛能和效益。為廣西厚皮甜瓜產業化發展奠定好基礎。
2.4 市場銷售網絡逐漸擴大形成
通過幾年的發展和市場的試銷探索,產業和市場逐漸形成。據生產和市場調查:諸如好運52、好運8和金鳳凰優質哈密瓜類型品種在廣西種植面積達347hm2,產品主要銷往越南、新加坡、泰國和粵、港、澳地區,每kg批銷價在5元以上。生產者可根據不同市場的要求去做好品種安排和生產計劃,產品銷售按客商預訂時間有序安排,按比例分配。在市場的引導下,生產面積逐年上升。
3、厚皮甜瓜發展對策
3.1 選育適宜南方栽培品種
目前廣西栽培品種(包括廣西自育及引進品種)都采用大棚保護地栽培,由于大棚造價過高,普遍應用推廣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必須選育適應高溫多雨氣候條件露地栽培品種,而局限于來源干旱或半干旱地種源間的改良難以實現,只有首先通過不同生態種間的基因組合。進而在高溫、雨量較多的地區并且在多次重茬的逆環境下露地脅迫選育,從中篩選出抗逆及抗病性強、品質優良、耐壓耐碰耐貯運性好的優良自交系。在此基礎上。進行染色體增倍誘變,進一步提高原材料的抗性和品質,然后再進行多倍體組合(包括四倍體F1代和三倍體雜交組合)利用,實現厚皮甜瓜抗性“質”的飛躍。廣西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從2000年以來一直開展甜瓜多抗結合多倍性育種,已選育出一批多倍體甜瓜中間材料和多倍體雜交組合,有些組合通過不同栽培方式測試,表現出抗性強、果肉厚、糖分高、耐貯運等優良性狀,目前已逐漸擴大生產應用示范。
3.2 推廣適合南方氣候條件栽培最佳技術
雨水的直接影響是造成厚皮甜瓜露地栽培難以成功的主要原因,尤其在開花結果至果實發育膨大期受雨水沖刷,更容易引起嚴重病害,導致植株早衰,影響產量及品質的形成。因此。研究推廣簡易避雨栽培技術是取得厚皮甜瓜種植成功的保汪。廣西目前應用避雨措施有2種:一是田間簡易防雨設施,用毛竹構建中間高度2.5m、寬4~5m、長20~25m的簡易大棚。棚的頂部覆蓋塑料薄膜,棚下方四周通風。利于空氣流通和排濕。二是選擇在8月中旬以后的秋旱季播種栽培,種植畦鋪墊韌性強、松性好的干草,增加種植畦面的通透性。秋季露地栽培須選擇抗逆性及抗病性較強的品種,防病措施比大棚栽培更及時和嚴密。
3.3 做好發展規劃和布局
廣西按氣候和地形分為8個地區(俗稱八桂),各地區的氣候條件不相同。桂北和桂東北氣溫較低,陰雨時間長,而桂南和桂東南沿海地區氣溫較高,春季回暖快。光照也較好。秋季氣溫高,干旱明顯,空氣干燥,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另外,地處桂西南的百色右江河谷是廣西典型的熱帶氣候,常年無霜,氣溫偏高,光照比其他地區更充足,氣候也較干爽。根據這些地區的氣候優勢發展厚皮甜瓜,風險性小,成功率大,而這些地區已有種植發展基礎,是廣西目前厚皮甜瓜重點產區。
3.4 搞好生產栽培技術跟蹤指導服務
由于廣西發展厚皮甜瓜生產起步晚,生產者掌握的生產管理技術還較為欠缺,加上厚皮甜瓜對栽培管理要求較高,在整枝及防病工作上都須細致和到位,稍有疏忽,將給生產帶來一定影響。另外,廣西的氣候變化無常,有年好年差現象,種植后須根據氣候的變化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這些都需要專業人員不斷進行應對研究和積累,然后將成熟的技術和經驗通過課堂、現場指導,普及到生產者,使產業發展的技術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