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過韓國三次,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多彩的飲茶形式,而是他們人人行茶的認真、全身心投入的精神和表達茶禮的那些主題意境。
歷史上,中國的茶和茶文化很早就傳入朝鮮半島,時間甚至比傳到日本還早。但后來朝鮮因受到日本的長期占領,日本茶道的行茶方法又給朝鮮帶來巨大的影響。

韓國有許多茶文化社團稱“茶禮會”,簡稱茶禮。現在韓國城鄉有500多個茶社團,有500多萬國民參加茶活動,平均8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懂得茶文化。韓國國民的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很強,在茶的文化內容上,他們一方面努力擺脫日本茶道的影響,一方面把重點放在“禮”的表達上。雖然他們也說“禪茶一味”,也有稱茶道的組織,但如果對韓國的茶文化稍作深一點了解,就會發現它與日本茶道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日本無論末茶道還是煎茶道,無論是哪一位家元的弟子,行茶的程序形式都大同小異,強調的是禪意和心與茶之間的無聲交流,主賓之間很少用語言。而韓國可以在行茶中呤之、誦之、唱之、舞之,他們以茶為媒來講述故事。已故的釜山女子大學校長、文學博士鄭相九就創作了10多種行茶內容,甚至出現了蘇東坡訪茶和吟誦自己的茶詩場景。在韓國的少兒茶禮中,孩子們還相互朗誦自己的作文。
其中,韓國的“五禮”儀式與日本茶道最為不同。朝鮮歷史上的毅宗時期,有位平章事官銜的崔允儀,采用中國宮廷儀式,褒集祖制憲章,雜采唐制,詳細制訂了禮制,上到皇帝的冕服、轎子、衛隊,下到百官的冠服以及每年的各時祭祀方法等等都一一作了規定,完成了統一的制度序列。再到達民間,一種名為“五禮”的核心就固定了下來,這五禮就是吉、兇、賓、軍、嘉五種。

吉:包括對天神、地祇、人鬼、社稷和古代的朝鮮檀君、高麗始祖和司農牧、星宿氣象山川諸神的祭祀之禮。
嘉:主要是皇宮里的禮儀,包括上朝、朝賀。皇帝對下和親萬民的活動。其中包括宮內的冊封、封賞禮儀。
賓:主要是對外國的使團,使者的迎送娛樂和贈禮、受禮等的儀式。
軍:軍事上的序列、等級、檢閱、比武。其中也包括出征時對日月的祭祀和驅鬼的儺儀。這種活動后來也在鄉村中集體舉行。
兇:殯喪之禮。
這五種屬大統之禮。在五禮中,除了行茶之外,還伴以日本茶道中沒有的吟唱贊詞和舞蹈。直到今天,韓國的農村仍然有不少的茶禮會組織,負責操辦以上五禮中的各種禮儀 ,這五種禮雖源自朝鮮族的古代,但又受漢文化的熏陶,因此儀式中的東南西北中、金木水火土、忠孝節義勇仁等都有表現。有時為了闡明主題,就在行茶中撐出大旗,上書一個“孝”或“勇”字。
2006年12月初,在韓國首爾召開的“21世紀韓國茶文化復興與未來發展”國際會議上,茶禮中的“五禮 ”就作為一個必修課被提了出來,他們提議讓幼小的孩子從小就知道茶、知道禮。因為有禮的熏陶,韓國國民的素質得以良好地提升。當韓國200多部電視劇在中國熱播之時,讓我們知道了禮儀已深深蘊藏在韓國普通的家庭生活里,使人深有感觸并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