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公元1082~1135年),即宋徽宗,人物風流,氣度閑雅,在琴棋書畫等方面多有建樹。他雖然貴為天子,但居常喜歡以文士自居,嗜好茗飲,精通繪事,朝政之余,常常在宮廷里宴請群臣,或賦詩,或作畫,或撫琴,或點茶,成為一時風尚。趙佶曾繪制茶畫《文會圖》,并親著《大觀茶論》,致使宋代飲茶藝術達到極致,并對日本茶道、韓國茶禮的形成產生了具體而顯著的影響。
《文會圖》,北宋趙佶繪,絹本設色,縱184.4厘米,寬123.9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文會圖》具體描繪了北宋時期文人雅士品茗雅集的一個場景。地點應該是一所庭園,旁臨曲池,石腳顯露。四周欄楯圍護,垂柳修竹,樹影婆娑。樹下設一大案,案上擺設有果盤、酒樽、杯盞等。八九位文士圍坐案旁,或端坐,或談論,或持盞,或私語,儒衣綸巾,意態閑雅。竹林邊樹下有兩位文士正在寒暄,拱手行禮,神情和藹。垂柳后設一石幾,幾上橫仲尼式瑤琴一張、香爐一尊、琴譜數頁,琴囊已解,似乎剛剛拂彈過。大案前設小桌一、茶床一。小桌上放置陳列酒樽、菜肴等物,一童子正在桌邊忙碌,裝點裝食盤。茶床上陳列茶盞、盞托、茶甌等物,一童子手提湯瓶,意在點茶;另一童子手持長柄茶杓,正在將點好的茶湯從茶甌中盛入茶盞。床旁設有茶爐、茶箱等物,爐上放置有湯茶瓶,爐火正熾,顯然正在煎水。有意思的是畫幅左下方有一位青衣短發的小茶童坐在茶墩上,也許是渴極了,他左手端茶碗,右手扶膝,正在品飲。圖中右上有趙佶親筆題詩:“題文會圖:儒林華國古今同,吟詠飛毫醒醉中。多士作新知入彀,畫圖猶喜見文雄。”圖左中為“天下一人”簽押。左上方另有蔡京題詩:“臣京謹依韻和進:明時不與有唐同,八表人歸大道中。可笑當年十八士,經綸誰是出群雄。”
趙佶《大觀茶論》論及茶器時說:“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煥發茶采色也。”“茶筅以箸竹老者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勁,本欲壯而末必眇,當如劍瘠之狀。”“瓶宜金銀,小大之制,惟所裁給。”“勺之大小,當以可受一盞茶為量。”文中所說這些器具幾乎在《文會圖》中均能看到實物,是宋代點茶法場景的真實再現,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和史料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