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中華茶道會一年一度的《鏡海茶緣》茶藝文化活動已辦到第六屆了。此屆活動的主題是“荷香茗趣”。活動首日展出了會員們新創作的“滌塵”、“驚艷”、“留馨”三套茶道裝置藝術,并啟用“留馨”一套茶具來沏泡荷花茶,這荷花茶是羅慶紅會長依據明人古法親手窨制的。品茗間,古琴師撫琴演奏了《良宵引》、《長門怨》等琴曲。在荷香琴韻茶趣中,與會書畫家們即興潑墨題詠,作成長卷。隨后又從室內移至古榕陰下,鋪開12個茶席,大家隨意地在各席間品啜來自各地的名茶。活動豐富多彩,情深韻長,又從容自在。
次日,中華茶道會和海星中學合辦了一次海峽兩岸茶藝文化教育座談會。羅慶紅會長、陳興華副校長分別介紹了推行茶藝文化教育的概況,海星中學還以多媒體演示了兒童茶藝文化課程的實況。來自江西的陳文華、來自浙江的寇丹、來自臺灣的范增平等諸位先生,與澳門茶人互相交流了茶文化教育開展的情況。會上氣氛活躍,言談輕松。來自天津的陳云君先生就少兒茶藝的現狀非常坦率地談了自己的看法:“看了一些少兒茶藝表演,似乎都是讓兒童學大人泡茶,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小孩子都成了個小大人、小老頭。”云君先生這番話引出了會上和會后關于少兒茶藝的一通議論。
少兒茶藝對于豐富少年兒童課外生活,以致傳承茶文化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少兒茶藝的現狀的確也值得人們深思。少兒茶藝不僅僅是少年兒童與成人茶藝的簡單相加,即陳云君先生所談的只是要小孩子去學大人泡茶。打個比喻,少兒的服裝不是小尺寸的大人裝,而是要有適合少兒個性的色彩和樣色。少兒茶藝也應該凸顯少兒的個性,從茶品的選擇、茶具的配置到沏泡方法等都要適合少兒的特點,還要考慮到發揮兒童愛玩的天性。讓小學一二年級的小朋友也用剛燒開的沸水泡茶,總讓人提心吊膽,以致在表演時只好由老師來代勞。小朋友泡茶是否可以用溫水、泉水或冰水來泡,茶具的材質、樣式等如何讓小朋友操作起來方便安全,這需要茶藝師們與小朋友共同來創新和引領。
談少兒學茶藝,自然會想起少兒的飲茶,讓更多的小朋友愛茶喝茶才是推廣少兒茶藝的落腳點。杭州的茶館館主們提倡:每家茶館與一個小學掛鉤,免費提供茶飲料,讓小朋友在學校里喝到茶。和茶館館主龐穎率先與小學校方聯系協商,但因程序手續、思想認識和實際操作上的一些問題而擱淺。畢竟讓小朋友在學校里能喝到茶比輔導少兒茶藝和表演茶藝難度更大些,工作量也會更多些。然而一旦小朋友能喝到茶了,愛喝茶了,開展少兒茶藝活動有了基礎,一定會更活躍也更有創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