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點評
我是貴刊的一名新讀者。雖然我也喝茶,但之前沒有看過茶專業的刊物。就在三八節前夕,我在郵局看到《海峽茶道》的封面赫然印著“三月花女人茶”,不由心中一動。往年過三八節,各種時尚刊物的報道鋪天蓋地,沒有一點創新。看到這個頗具新意的選題,我就買來拜讀。通讀此文,感覺選題精巧,用筆細膩柔和,很吸引我們女性讀者。
閱讀貴刊的其他文章,感覺通俗中帶著深刻,開卷古樸典雅,很有文化氣息。我想它已經成為我品茗之余的必備之選了。
昆明讀者蔡女士
讀者聲音
我是一名老茶客,平時嗜茶如命,可總也摸不出什么門道。貴刊的“鑒茶識器”這個欄目,有許多專業的知識,閱讀后很有收獲,借此還能在茶友中“賣弄”,居然被茶友稱為行家,心里十分欣喜。感覺這樣的好欄目對提升茶客的品位確實是大有益處的。
紹興讀者林老先生
以往喝普洱總是很費勁,看了上期的《普洱“兵器”譜》,才發現原來喝普洱茶有這么多的器具和學問。其實從我的認識來說,普洱茶火熱大江南北的背后,是難以掩蓋的人為炒作,其價格已經嚴重背離茶葉本身。也許今年“普洱熱”會有所降溫,普洱的銷售也會更理性,更貼近市民的心理價位。
天津讀者程先生
專家寄語
“茶心唯重道,和氣可成祥”——祝《海峽茶道》為茶人帶來更多精彩的茶文化。
——中國著名茶文化專家陳香白教授祝福本刊。
編輯手記
2007年3月19日,我們來到杭州,參觀了綠茶的諸多產地。因為倒春寒,一些茶農損失不少。茶農與炒茶人種茶炒茶的辛勞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每一泡茶里面都含著一番完整的酸甜苦樂,不知道喝茶的人喝到的是什么滋味。寫著綠茶的故事,也經歷著他們的喜樂與哀愁。
更正啟事
2007年第3期P27《三月花,女人茶》一文中,“炒作普洱茶”應為“炒作野生普洱茶”;“鄒家駒是王星銀的學生”有誤,應為“原云南茶業協會會長鄒家駒對王星銀也很尊重,把她當作自己的老師。”筆誤之處,謹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