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老師今年54歲,絕經已經3年了,近來發現有少量陰道出血,血色黯紅。她很緊張,懷疑自己患了癌癥。因為她曾聽人講,絕經后的陰道出血,有可能是子宮癌所致。即將退休的方老師,本已勾畫好自己晚年生活的美好藍圖,可哪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子宮癌”將她的美好藍圖“撕”得粉碎。方老師為此傷心不已,在女兒陪同下來到醫院就診時,已哭成了淚人。
就在方老師訴說病情時,坐在她旁邊的一位病人插話道:“陰道出血不礙事,我鄰居就是這樣,吃點藥就好了。現在跳跳舞、跑跑步,可精神了,這叫‘返老還童’。最近報紙上不是說過嘛,一位70歲的老人長出了新牙,白發變成了黑發。這是因為生活條件好的緣故,不是壞事……”
其實,方老師出現的情況,不能簡單地用“喜”或“悲”兩個字來回答。
我國婦女的絕經年齡一般是在49歲左右,當然絕經的年齡有個體差異,這與家族遺傳、地理環境、生活習慣、營養狀況、健康情況等都有一定的關系。絕經后的女性有的會出現一些潮熱、出汗、激動、煩躁、悲傷、憂慮、心悸、血壓升高等圍絕經期綜合征癥狀。
絕經了就說明女性由生育期漸漸轉入老年期,卵巢沒有卵子的發育,沒有了雌激素的產生,就進入缺乏雌激素的狀態,正常情況下是不會再有陰道出血的。
至于絕經后陰道出血,原因有多方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有人為了防止或減輕絕經綜合征,常吃一些激素類藥物或某些保健品,用之不當可出現陰道出血;(2)絕經后的婦女卵巢沒有了卵子的發育,但并非一個卵泡也沒有,偶爾有殘余的卵泡,當受到某種刺激也許會發育,從而出現陰道出血;(3)絕經后由于雌激素的缺乏,子宮萎縮,子宮內膜也萎縮,有部分絕經后的女性會發生萎縮性子宮內膜炎,據報道,絕經后的陰道出血,60%-80%是因為萎縮性子宮內膜炎而發生的;(4)有的婦女在育齡期放了節育環,絕經后未能將節育環取出,由于子宮的萎縮,節育環在宮腔內支撐而發生陰道出血;(5)宮腔內生長有子宮內膜息肉或患了子宮內膜腺癌、子宮頸癌等,都可能發生絕經后的陰道出血。
總之,對于絕經后的陰道出血應仔細分辨,多數情況是沒有什么大問題的,不要過分緊張,但也不能不給予重視。應當去醫院做一些必要的檢查,同時繼續臨床觀察,看后期是否還有陰道出血、出血的多少、血的顏色、有無臭味等。對于懷疑有惡性病變者,應當進一步檢查,如行診斷性刮宮、宮頸刮片、宮頸切片等,以明確診斷。
聽醫生這么一講,方老師恍然大悟,想起最近一段時間吃了許多補品。女兒工作后,為盡孝心,經常給她買些蜂皇漿、人參鹿茸精等服用,可能陰道出血與服用這些營養補品有關。但是為了放心,醫生還是給她做了診斷性刮宮檢查,病理報告為絕經后子宮內膜炎。這下她放心了。
至于上述那位病人講的“返老還童”之事,還應具體分析。70歲的老人長出了新牙,白發變黑發,這些都違背了正常的生理規律。從好的方面講,機體新陳代謝較好,生命力旺盛;從不好的方面分析。機體內可能長了腫瘤或有了其他變化,如某些激素發生了改變,因而出現異常的生理性變化。
總而言之,人的生、老、病、死是有一定生理規律的,我們應當遵循這種規律。凡是違背了這種正常的生理規律都應視為不正常,都應進行檢查,查找原因,再做出最后的處理,絕不能盲目地“悲”或“喜”,這才是正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