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狀動脈內突然遭到血栓堵塞而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損傷和壞死。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采用靜脈內推注或滴注溶栓藥物,通過血液循環到達血栓局部,溶解血栓;或通過導管插入冠狀動脈,把溶栓藥物直接從冠狀動脈內注入到血栓局部,溶解血栓,使閉塞血管再通,心肌供血情況能很快得到改善,這種治療方法就稱為溶栓療法。
目前常用溶栓藥物主要有兩類:一類為相對纖維蛋白選擇性溶栓藥物,如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主要作用于血栓局部,使纖維蛋白溶解,對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原傾向于溶解;另一類為非纖維蛋白選擇性藥物,如尿激酶、鏈激酶,主要作用于血液循環中的纖溶酶原,使之激活為纖溶酶,同時纖溶酶也隨血液循環到達血栓局部,溶解纖維蛋白,發揮溶栓作用。
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應用后90分鐘的早期血管再通率較高,為75%左右;而尿激酶、鏈激酶用后90分鐘的血管再通率較低,為50%-60%。
一般來說,急性心肌梗死經過溶栓治療后,心絞痛癥狀很快就消失。心電圖上抬高的ST段很快恢復正常,病情較快趨向穩定,且整個病程縮短。因此,這是搶救急性心肌梗死的較好治療方法。如在急性心肌梗死后6小時以內應用,則效果更好,但這種療法必須在住院早期由專科醫師根據病情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