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花高價掛號,就能優先看病。這是廣西南寧市一家醫院新近推出的一項醫療特殊服務——特需門診。這項服務一經推出,立即在當地引起強烈反響。
掛特需門診號可以插隊看病
“特需門診是為滿足病人的不同需求而設立的,有以下兩種服務形式:①優先就診,各專科均可優先就診,收費標準為每科每人次30元;②全程導診,各專科均可優先就診、檢查、治療,并提供代交費、取藥、收集檢查結果、聯系住院等服務,收費標準為每科每人次150元。”這是南寧市一家大醫院在門診入口處擺放的宣傳牌上關于特需門診的說明。
記者在前往特需門診掛號處的路上看到,許多診室門口的椅子上已坐滿了病人。前來看病的覃小姐說:“我等了快一個小時了,有幾位比我晚來的病人都看完了,聽說他們是掛了特需門診號,所以可以先看。”
應該明確醫院是公共資源
據記者了解,設立特需門診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而且這些地方的特需門診又分好幾個檔次,掛一個號最貴的要花千八百元錢。過高的價格將很多病人擋在了資深專家的診室門外。
那么,特需門診對普通病人來說,是“歧視”還是真正實現了“優質醫療服務”?記者在山西、寧夏、廣西等地采訪時了解到,大多數醫療機構表示,其推出這一特殊服務是為了更好地分配醫療資源,充分體現專家的價值。但一些病人對此并不認可,認為這是一種不公平的醫療行為。
太原市民張小姐認為,醫生看病不應該以金錢作為衡量先后的原則,應該以病情輕重為根本,按照先來后到的方式安排,否則容易讓病人產生受歧視的感覺。
山西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丁潤萍認為,全國各地一哄而上搞特需門診是當前醫療體制弊端導致的一種不正之風,“特需門診是高收入人群花錢買服務的一種方式,雖然沒有觸犯有關規定,但醫院是一種公共資源,特需門診、特需病房的出現表明,這種公共資源在分配上存在著不公平性。”
銀川市衛生局副局長馬如林說,病人太多、排隊時間過長是催生特需門診的一個主要原因。“醫院推行特需門診是為了給病人提供便利,而且前來掛特需門診號的病人都是自愿的,醫院并沒有亂收費。”
特需門診監管力度有待加強
針對各種醫療特殊服務層出不窮、價格節節攀升的現狀,一些專家在接受采訪時指出,有關部門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對醫療特殊服務進行規范,防止過度開展醫療特殊服務,浪費有限的醫療衛生資源,同時警惕部分醫療機構以此巧立名目亂收費。
廣西資深律師王儉說,現階段,開展特需門診存在“醫院為給少數病人提供良好服務而犧牲多數病人利益”的現象,涉嫌巧立名目亂收費,不應鼓勵。有關部門應加大對推出特殊服務的醫療機構的監管力度。
銀川市衛生局副局長馬如林說,銀川市衛生部門已著手加強對醫療特殊服務的調控和干預,規定開展醫療特殊服務的病床數不得超過醫院總床數的10%,將醫療特殊服務的收入納入醫療救助基金,用于解決困難群眾的特殊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