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期間,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朋友們如何在注意控制病情、康復治療及享受美味間,尋找一個恰當的平衡點?如何在保證身體健康的前提下,高高興興地過大年?健康專家于康教授給“三高”朋友們提出了“四防”建議,供您參考。
春節期間,家人歡聚,親朋好友相會,處處呈現熱鬧歡樂的氣氛。然而,大喜大悲是“三高”朋友的大忌,不要因為家人的久別相聚過于興奮,也不要因為思念遠方未歸或已故的親人而過于悲傷。若情緒過于激動,血流加快,小動脈痙攣,血壓升高,容易引起腦出血。故應特別注意情緒調整,保持心理平衡,怡悅適度。
此外,節日期間也不宜玩樂放縱無度,讓心臟負擔加重,容易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我國民間有除夕之夜“守歲”的習俗,有的人喜歡通宵看電視,或整夜搓麻將,這些都會使身體過于疲勞或睡眠不足,易引起疾病發作或加重病情,“三高”朋友尤其值得注意。建議保持規律起居,多到戶外走走,適當鍛煉身體。
總之,在節日期間,不但要防得好,還要過得好,把握好這個度。下面主要就飲食方面,為您提供一些建議。
防“暴”:暴飲暴食危害大
節日期間,中老年人發生暴飲暴食者時有所見。盡管我國大部分中老年人根據長期的養生經驗,已經接受并且遵循了“食不過飽”的飲食原則。然而平時再注意節制飲食的中老年朋友們,特別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脂血癥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到了節日期間,難免會一次性攝入大量富含營養的食物,造成大部分營養素(如蛋白質等)無法被充分吸收,可能還會引起急性胃擴張,誘發急性胃腸炎、急性胃潰瘍穿孔,甚至誘發心臟病等。暴飲暴食,還是誘發中老年人急性胰腺炎的元兇之一。可以說,暴飲暴食是中老年人節日期間飲食衛生的第一大忌。
防“膩”:節日飲食宜清淡
在節日的餐桌上,由于肥肉、油脂和甜食在某種程度上可增添膳食的風味,因而一直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不少人平素比較注意,但節日期間放松控制,這三者吃得過多,從而引起熱量、脂肪和膽固醇等的攝入較平時增加許多,結果使飽腹感增加,感覺“膩”,影響食欲,還可能引發或加重高脂血癥、心腦血管疾病和肥胖癥等。
在食用油方面,節日期間,橄欖油應成為“三高”人群餐桌上的主要油脂來源。近代的醫學和營養學研究明確,橄欖油是迄今人類所發現和食用的油脂中最適合人體營養需要的油脂,它是采用地中海的一種古老的優質木本油料樹種——油橄欖的成熟鮮油果直接冷壓榨取,得到果汁再分離水分后制成油脂,其色澤為天然綠色,略帶橄欖清香氣味。橄欖油性質穩定,有極強的抗氧化能力,既適于涼拌食物,也可在高溫下烹調。在190°C下,橄欖油一般不會分解。其保健價值,已受到普遍關注。
防“乏”:節日熬夜應適當加餐
節日期間,經常熬夜的人,應該適當增加一些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偶爾開一次夜車,如參加聯歡晚會,人體一般都會調整過來,不必過慮。如果參加晚會或觀看其他節目到深夜,可以在12點到2點之間適當加一次餐。
防“鹽”:控制鹽分
一些“三高”朋友總覺得現在吃啥都沒味了,這不是食物越來越不美味,而是“口重了”。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三高”患者,因為味蕾減少,味覺功能減退,導致口味越來越偏重,每日攝取食鹽逐漸增多,易造成血壓升高,應引起高度重視。
誠然,調味品可使食物變得更加有滋有味有色,可促進人們的食欲,還可去腥解膩,其作用可謂大矣。有些調味品本身就具有較好的營養保健作用,比如醋,既可調味,又可殺菌,還可入藥,可謂一舉多得。但也有些人喜歡食用刺激性較大的調味品(如芥末、辣椒等)和濃肉湯等,雖可滿足一時口味的需要,然而時間長了對身體不利,例如可引起胃腸刺激、消化不良、大便干燥、便秘等,有的還有升高血脂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