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中的顆粒物來自哪里?
亞洲開發銀行2006年12月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提到,達卡、河內、雅加達、加德滿都、加爾各答、新德里、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可吸入顆粒物(PM10)嚴重超標,超標的原因是礦物燃料在燃燒時產生的有害物質。而亞洲各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主要來自汽車排放的尾氣。
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粒徑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顆粒物,包括各種顆粒物、細菌、病毒附著的懸浮顆粒、懸浮灰塵、香煙煙霧等。
通過我國五城市(北京、沈陽、上海、西安、廣州)的工業區、商業區、居住區及清潔對照區長達11年(1981~1991年)的監測數據分析,總懸浮顆粒物和二氧化硫污染濃度變化呈明顯的規律性。二氧化硫的24小時變化規律為典型的雙谷型,最高濃度在上午6~8時和下午6~8時,與家庭做飯時間相吻合。總懸浮顆粒物和二氧化硫的月變化趨勢是一年兩頭月份濃度高,中間月份濃度底,呈U字型。濃度高值出現在冬季,低值出現在夏天。以上規律性,反映出我國五城市大氣環境煤煙型污染的特點,尤其是冬季燃煤量增加時,在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稀釋的情況下污染嚴重。在采暖季節,我國北方城市總懸浮顆粒物的濃度高于非采暖季節的1/3。二氧化硫的濃度高于非采暖季節的2~6倍。
據北京環境監測中心2006年12月公布的北京市空氣質量顯示,2006年北京的藍天達到241天(而1998年才100天)。環保局負責人介紹,北京一年當中60%的大氣形勢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而40%是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的,北京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沒有根本改變,機動車保有量持續高速增長,目前工地開工和復工面積超過一億平方米;周邊地區對北京環境的影響也日漸明顯,這些都是北京空氣質量面臨的挑戰。
近些年來,由于我國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交車和私人汽車的擁有量在逐年增加。因此,汽車廢氣的污染物相對嚴重,可占總污染物的40%~60%。機動車按照燃料類型一般分為汽油車(包括助動車、摩托車)和柴油機。機動車排出物包括氣體和顆粒物兩部分。汽油車排出物以氣體為主,顆粒物相對較少。柴油車排出物則以顆粒物為主,其排出量是汽油車的20~100倍。而助動車雖然使用汽油為燃料,但由于發動機容量小且構造簡單,其排出物中也含有大量的顆粒物。許多研究表明,汽車廢氣約含有150~200種有害物質。
顆粒物對人體健康有何危害?
20世紀90年代,上海醫科大學環境衛生教研室的專家們開展的題為《機動車排出物毒性及健康危害的研究》中指出,柴油機車排出顆粒物的有機提取物共檢出100多種化學物質,許多有害物質都附著在顆粒物上,從顆粒物的粒度分布可以看出,粒徑≤1.1微米的微粒中共檢出94種,粒徑在1.1~2.0微米之間的微粒檢出46種。實驗表明,微粒粒徑越小,檢出的多環芳烴和雜環化合物越多。同時,對各類機動車的排出物致突變性及致癌危險性進行評價,并運用流行病學對接觸人群進行健康危害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機動車排出物除了可造成機體呼吸和免疫系統損傷外,對人類健康還具有潛在的致癌作用。
資料顯示,日本東京理科大學和日本國立環境衛生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小組也曾做過一個實驗,即把老鼠放在交通要道車流量較大的路旁,結果發現,隨著空氣中柴油廢氣濃度的增高,老鼠生成精子的能力也隨之降低。當柴油廢氣在大氣中的濃度增加一倍時,老鼠的精子生長能力可下降兩成。當廢氣濃度增加20倍時,其精子生長可降低五成。而人對環境污染物的敏感度要超過老鼠。當然,柴油廢氣中除顆粒物以外,還有許多有害氣體,如總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重型載貨車以柴油為燃料的廢氣中除含上述物質外,還產生硝基苯、二硝基芘(強致癌物)等。所以,柴油廢氣所造成環境的污染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據早些年報道,在英國,可吸入顆粒物的細小微粒是造成倫敦每年死亡1萬人的主要原因。細小微粒不僅能引起肺癌,而且還可引起心血管疾病。經測試表明,人們每次吸氣可吸入大約50萬個微粒,如果在環境污染重的地區,人們可吸入的微粒要比一般環境多100倍以上。這些細小的微粒懸浮在空氣中,人的肉眼是看不見的,可隨呼吸進入人體的肺部深處。這些微粒的來源,主要是柴油廢氣和揚塵。
怎樣減少可吸入顆粒物的危害?
室內可吸入顆粒物主要來源于廚房,比如做飯炒菜所用燃料的不完全燃燒及油煙等。此外,建筑材料中常用來作保溫材料的石棉,由于長期老化磨損等原因,可釋放出一定量的可吸入顆粒物,引發呼吸道的疾病。而飼養寵物的家庭也要注意了,動物或禽類的皮毛等微粒擴散到室內,也會影響人體的健康。
人的呼吸系統類似一個高效分級采樣器。通過人的呼吸,顆粒物可按粒徑大小沉積在呼吸道的各個部位之中,粒徑大于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大部分被阻擋在上呼吸道(鼻腔和咽喉部位),而顆粒小于10微米能穿透咽喉部進入下呼吸道。特別是粒徑小于5微米的顆粒物能沉積在呼吸道深部肺泡內,對人體危害更大。顆粒物在呼吸道中的沉積,主要有三種方式,即慣性碰撞、重力沉降和擴散作用的綜合結果。
顆粒物作用于人體分兩方面,一是物理方面的作用,細小的顆粒物通過呼吸道進入人的肺部壁上產生刺激作用,出現黏液從而引起肺部疾病,尤其是心臟病患者,當呼吸困難時,可引起心臟的不舒服,有時導致死亡。二是化學方面的作用,微粒上附著大量有害物質,通過呼吸道直接吸入到肺部造成對人體的危害。
要減少顆粒物對人體的危害,從自身出發,要有意識做到以下幾點:
1.提高個人的環保意識,多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增加綠地面積,盡量減小裸露的地面。
2.城市施工時應注意防止造成大量的揚塵。
3.駕車的朋友,提倡使用綠色燃料。
4.日常生活中,盡量少用煤作為燃料。現在用電比使用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及煤氣等燃料相對便宜,改用微波爐、電飯煲等做飯可減少廚房的空氣污染。
5.在室內,要經常保持清潔衛生,吸煙者不要在室內吸煙,適當養些綠色花草以保持室內空氣的清新。
6.喜歡晨練的中老年人,應避開早晨6~8時空氣污染高峰期,上午9時以后鍛煉為宜;且不要到公路邊鍛煉,應選擇綠色植物多、空氣質量好、環境較為安靜的公園內。冬季由于室外溫度低,為防止中老年人心腦血管病的發生,選擇上午10時后鍛煉為宜。
7.大型商場或公共娛樂場所,由于周末、節假日時人員眾多,空氣質量極差,易造成呼吸系統的疾病(冬季為甚),故不宜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