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精”多數過于疲勞
全球經濟一體化,GDP的快速增長把當今的中國社會推上了一個高節奏、高競爭、高效益的現代化軌道,人們在不斷地改進工作、學習與生活方式,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在職場奮戰的“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們除了每天面對紛繁復雜的工作外,處于新信息充斥的時代和環境中,面對知識更新的要求不斷加快,下班后還要在書堆中、電腦前給自己充電以跟上城市發展的速度。
我國正處在社會變革的轉制時期,現代化、工業化、都市化的進程迅速,由之帶來的心理社會環境的劇烈改變。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地區的GDP增長大于7%,該地區人群中出現心理危機的概率就會成倍增長。職場人群在社會競爭壓力大,同時在家庭里承擔這“頂梁柱”的關鍵角色,“上有老,下有小,到了單位有領導。”他們不僅是家里的核心,還是社會發展的“壯勞力”,面對巨大的生活、生存壓力,而身體狀況隨著歲月的流逝而逐漸衰退,由此而來的心理負荷亦日漸加重,心理情緒緊張的問題也日益突出。這種入不敷出的心身疲憊,一旦失于調控,就會導致亞健康狀態的出現,埋下身心疾病的隱患。
過度緊張的工作和學習,會給人們身心健康的帶來危害。持續過度的緊張不僅導致抑郁,而且可能引發高血壓、潰瘍病、結腸炎、糖尿病等。筆者在2003年上海高教系統對上海高校知識分子的健康調查中,發現困擾這些知識分子的主要健康問題是疲勞感、焦慮、抑郁以及相關睡眠問題,并且由此而擔憂自己的健康問題。調查中發現在知識分子人群中抑郁和焦慮的比例,明顯大于普通人群。有10%~20%的人感到有較容易緊張和著急,頭頸和背部疼痛,頭暈等不適;20%~30%的人感到容易疲乏和衰弱,并且感到有胃痛和消化不良的痛苦感覺;約有30%的人大部分時間不容易入睡,從而得不到充分的睡眠。美國社會醫學專家經過調查發現,許多人到中年的男性常會出現消沉頹廢,郁悶不樂等不良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被稱之為“灰色心理”,它影響工作和生活,還會損害身體健康。
慢性疲勞易引起抑郁情緒的發生
研究表明,慢性疲勞綜合征與長期工作緊張、競爭壓力大、生活事件影響等有關,由于長時間處于疲勞狀態,對患者工作、生活、健康,乃至生命質量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慢性疲勞還容易引起焦慮抑郁情緒的發生,因此在臨床上該病日益受到重視。
抑郁癥的發生既有內因也有外因,部分抑郁癥患者源于人的內在遺傳和生理因素,如中樞神經系統神經遞質內分泌異常等;也有部分抑郁癥的發生與外來壓力有關,如失業、失戀、親人過世、工作壓力過大等,最終導致情緒崩潰。抑郁癥通常是由輕度演變為重度,由于許多患有抑郁癥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所患疾病,認為自己只是心情不好、失眠、全身乏力、容易疲勞等,覺得適當休息放松就可以恢復了,直到病情嚴重時還會出現各部位慢性疼痛、食欲不佳、體重下降、睡眠障礙、精力減退、疑病、悲觀厭世、性欲減退等。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疾病,1/10的男性中和1/4女性在其一生中就會患抑郁。抑郁癥嚴重困擾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但是由于認識不足,絕大部分的抑郁癥患者沒有得到正確的診斷治療。抑郁癥已成了本世紀一種相當流行的病癥。抑郁引起的自殺和造成的相關醫療費用相當驚人。
“白骨精”正處于人生的黃金年齡段,也是一個為社會家庭不斷付出自己才華和青春的年齡段,社會、家庭、周圍對自己都有很高的要求,很多人都過著“表面風光、內心彷徨,比騾子累、比螞蟻忙”的生活。他們更多的是去承受,較少的被關愛。其實他們更需要關懷,如果在別人還來不及關心自己的時候,職場的“白骨精”們先要學會關心自己。
“白骨精”如何避免心理抑郁
關心自己要從每天的點點滴滴開始。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自我調整最為重要。因為,在生活工作中的每時每刻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何以良好的狀態應對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周圍人際環境都有重要影響。
1.調整生活節奏,注意勞逸結合,在日常生活中調整節奏,增加生活情趣是很重要的。
建議:調整單調的生活模式,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諸如不妨學學琴棋書畫、養鳥養魚、寫作、旅游、垂釣等等。宜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適當“投資”,最好養成習慣,以減輕或消除壓力感。生活豐富多彩就能驅散灰色情緒,并可增強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有意義。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目標,不要因一些瑣事而煩惱,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糊涂。
2.適當增加運動及人際交流,運動不僅可以健身,同時也是健心的良方。
建議:應及時疏泄不良情緒。將憂愁煩惱強行積郁在胸顯然是不妥的,故心情不好時,主動找你可以信賴的知心朋友、配偶或長者,傾訴內心的痛苦,一“吐”為快,可以獲得較多的安慰、幫助和支持。還可選擇體育鍛煉,體育鍛煉可以強身健體,保持旺盛充沛的精力,而且還可以消解不良情緒,能有效地消除心理疲勞。此外,還要認識到生命總是由旺盛走向衰老,是人類所不能抗拒的自然規律。應當養成豁達的個性,平靜地接受人到中年生理上出現的種種變化,并隨之調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節奏,主動地避免因生理變化而對心理造成的沖擊。
3.懂得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建議:工作固然重要,但家庭生活是下班后的搖籃,更是退休后的港灣。夫妻雙方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如音樂、曲藝、武術、烹飪、棋牌等,才能營造出家的溫馨,不要讓愛情的玫瑰枯萎。保持樂觀豁達和積極向上的心態,有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和求知欲,堅持適宜的體育鍛煉,保證合理的膳食營養和良好的睡眠,積極參加各種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體育活動和社交活動,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心理免疫”和身心健康。
4.適當的休息和健康體檢是預防“亞健康”、保持正常工作節奏的關鍵。
建議:如果沒有時間休息,就一定會有時間生病。定期的健康體檢是很必要的,它就像常規的機器維護,早期發現問題,是調整改變的關鍵。不要以為工作繁忙就不進行定期的體檢,自我感覺有周身乏力、肌肉酸痛、頭昏眼花、思維遲鈍、就不要再“硬熬”下去,及時到醫院就診;工作再忙也不宜熬夜,過多飲用可樂、咖啡等興奮性飲料。抑郁癥通常是由輕度演變為重度,如果在輕度癥狀的時候能夠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會對病人有較好的幫助。所以在平日如果發現自己或家人出現心情不好、失眠、全身乏力、容易疲勞、食欲不振、情緒低落等癥狀,應及時到心理科或精神科咨詢,及時尋求專業醫生幫助,做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5.遇到持續存在的睡眠問題和情緒問題時,應及時尋求心理及醫療援助。
建議:心理咨詢被譽為“溫柔的精神按摩”,通過心理醫生的勸導、啟發、安慰和教育,當事者的認知、情感、意志、態度、行為等可發生良性轉化,增強信心。能使“山窮水盡疑無路”者,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藥物治療也是關鍵,包括抗抑郁劑,如賽樂特、鎮靜安眠藥等,具體使用應遵從醫生指導。如果遇有難以解脫的心理危機,不妨求助于心理咨詢機構,也可直接向心理醫生咨詢,必要時也需要通過藥物調節,但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