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易發生便秘的原因主要是:一,老年人牙齒不好,喜吃低渣精細食品,因而缺少纖維素對腸壁的刺激,使結腸運轉糞便的時間延長;二,老年人運動少,而且腸肌收縮力下降,均易促成結腸便秘。老年人提肛肌和肛門括約肌松弛無力,造成糞便嵌塞在直腸窩內而成直腸便秘。
大家要知道對自身來說,什么樣的情況排便是正常的,不要濫用緩瀉劑。發生便秘者應注意從飲食結構調整著手,多食含纖維素高的蔬菜與水果。同時加強鍛煉,在此基礎上,酌情用通便藥。使用瀉劑的原則是交替使用各種瀉藥,老年人要避免用強烈的瀉藥。
按癥選藥
癥狀:便意少,便次也少
此類便秘可見于慢通過型和出口梗阻型便秘。前者是由于通過緩慢,使便次和便意均少,但間隔一定時間仍能出現便意,糞便常干硬,用力排便有助于排出糞便。而后者常常是感覺閾值增高,不易引起便意,因而,便次少,而糞便不一定干硬。
可選用的通便藥:膨松劑或滲透劑,增加糞便含水量,增加軟度和體積,刺激結腸蠕動,也能增加對直腸黏膜的刺激。同時應定時排便。
癥狀:排便艱難,費力,突出表現為糞便排出異常艱難
患者力排時,肛門外括約肌呈現矛盾性收縮,以致排便困難。這種類型的便次不一定少,但費時費力。如伴有腹肌收縮無力,則更加重排便難度。第二種情況是由于通過緩慢,糞便內水分過多被吸收,糞便干結,尤其是長時間不排便,使干硬的糞便排出異常困難,可發生糞便嵌塞。
可選用的通便藥:可試用膨松劑或滲透劑,使糞便變軟,便于排出,如仍然不能排便,需就醫檢查,有時需結合灌腸治療。如糞便軟化后依然難以排出,則提示為出口梗阻性便秘。
癥狀:排便不暢,常有肛門直腸內阻塞感。雖頻有便意,便次不少,即便費力也無濟于事,難有暢通的排便。可伴有肛門直腸刺激癥狀,如下墜、不適等。
此類患者常有感覺閾值降低,直腸感覺高敏,或伴有直腸內解剖,如直腸內套疊以及內痔等。個別病例的直腸感覺閾值升高,也出現類似癥狀,可能與合并肛門直腸局部解剖改變有關。這部分患者的治療需要提高感覺閾值,減少排便次數,治療肛門直腸局部病變,如痔源性便秘的局部處理。
癥狀:大便干結,到了肛門口排不出來
可選用的通便藥:開塞露
開塞露的使用方法:先將尖嘴部剪開,注意不要剪成棱角以免擦傷肛門,在尖嘴部涂上潤滑軟膏,將尖嘴慢慢插入肛門約一寸深,用手指捏扁殼囊,使囊內的溶液全部注入肛門,注完后取出,并俯臥在床上休息五分鐘,待排便感非常明顯時再去排便,即可排出。如一次不行,可再用一次。使用時要注意將溶液注入肛內,如插入太淺,溶液從肛門部流出,則起不到作用。
目前市場上所銷售的通便藥物的主要成分分中藥和西藥兩種。患者在自我選購通便藥物時,不管其商品名為什么,應先看藥物的成分說明,搞清楚此藥產生藥理作用的主要成分,這是幫助您對癥下藥的法則。
刺激性瀉藥 這類瀉藥及其體內代謝產物直接刺激腸壁,使腸蠕動加強,從而促進糞便排出。如果導片、大黃、雙醋酚汀、酚酞、番瀉葉、蘆薈。此類瀉藥是便秘病人最常自服的藥物,如果長期使用能引起腸道應激性降低的副作用,所以不宜常用。
潤滑性瀉藥 如液體石蠟、食用油、麻仁丸等。這類瀉藥能潤滑腸壁、軟化大便,使糞便易于排出。液體石蠟口服或灌腸后不被吸收,同時可以阻礙腸中水分的吸收。作為理想的通便劑,但有油漬污染內褲的現象,長期應用可干擾維生素A、D、K以及鈣、磷的吸收。
膨脹性瀉藥 如瓊脂、甲基纖維素。膨脹性瀉藥通過吸收水膨脹成膠狀,使腸內容積增大,反射性增加腸蠕動而排便。
中草藥 除了具有瀉下作用的大黃和番瀉葉,杏仁、蘆薈、肉蓯蓉、何首烏、當歸、蓖麻也具有滑腸通便的作用。目前市售通便茶和排毒產品的主要成分多為以上所列。
專家推薦
車前番瀉復合顆粒
主要成分:車前草,番瀉果實
車前草的種子及果殼中含有纖維,在腸道中遇水膨脹形成黏液團,使大腸內糞便膨脹軟化,易于排出;番瀉果實中含有苷類物質對腸道有輕微刺激作用,促使腸道蠕動。兩者協同,可產生溫和的緩瀉作用。
起效緩慢,一般用藥后24小時~36小時才見效。
懷疑或確診有腸梗阻或胃腸道、尤其是食管狹窄者禁用。1.抑制腸蠕動的藥物,如處方藥地芬諾酯、洛哌丁胺、阿片制劑以及非處方藥氫氧化鋁等不能與本品同用,以免引起腸梗阻。2.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服藥時應充分飲水。
比沙可定
主要成分:吡啶亞甲雙芬酯;
屬刺激性瀉藥。通過與腸黏膜接觸,刺激腸壁感受神經末梢,引起腸反射性蠕動增強而導致排便,產生軟而成形的糞便。
果糖口服溶液
主要成分:乳果糖
乳果糖在小腸中不被吸收,在結腸中分解生成酸性代謝物僅小部分被吸收,因此導致腸腔內滲透壓升高,水和電解質潴留,腸容積增大,對腸壁產生機械性刺激,再加之酸性代謝物的化學性刺激,從而導瀉。
含有可吸收的糖,糖尿病患者禁用。
羧甲纖維素鈉顆粒
膨脹性瀉藥,在腸腔內可充分吸收水分而膨脹,刺激腸道平滑肌蠕動而增強排便。本品在發揮瀉下作用時,既不被消化也不被吸收。
劑量過大可能引起腹部不適,胃腸脹氣、厭食、惡心、嘔吐及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