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老王原來是很有成就的科研人員,退休后他將個人的知識產權轉化為產品,市場銷路十分好,國內外數個地方都有他的分公司,因此他的精神壓力、工作強度也越來越大。但他自認為年輕時經常運動,身體很強壯,覺得自己再干個十年八年問題不大。一天他工作后,晚上回到家與夫人共進晚餐時突然感到胸骨后劇烈疼痛,說不出話來,大汗淋漓,這是他從未感到過的瀕死感覺。送到醫院診斷為心肌梗死,后來做了心臟搭橋術。現在他已經術后大半年了,各項檢查尤其是心功能檢查基本正常。但由于當時患病發作的陰影揮之不去,至今他仍然不敢太活動,怕會再次發作。同時,他還感覺自己對外界的反應力、判斷力,以及精力、記憶力大不如前,對自己再管理好企業也沒有多少信心了。對此,老王感到很苦惱。
其實,類似于老王這樣心臟搭橋術后的患者不在少數。美國的研究人員近期研究發現,接受過冠狀動脈搭橋術或冠狀動脈成形術的病人在術后立刻表現出記憶失常的現象,但是一年以后,大多數病人都恢復了認知能力。而最近從事這項醫學研究的科學家們卻認為,這種早期的認知損傷現象,是對心臟手術壓力做出的最直接的反應。心臟搭橋術同時也代表了對大腦的一種損傷,它會減少大腦的氧氣供應量,并增加大腦的壓力。雖然那些病人大多在一年以后都恢復了認知功能,但是早期的記憶失常卻標志著病人中樞神經系統的潛在損害。隨著歲月的流逝,這種潛在損害可能會加劇認知不足的現象,并帶來輕微的認知功能損傷。此外,美國一項新的研究結果發現,心臟搭橋手術可能導致患者長期的精神健康衰退。美國研究人員對接受心臟搭橋手術的261名患者進行了術前和術后的癥狀對比,分別測試他們的短期記憶、注意力、集中力、語言理解力和空間定位力等,發現與手術前的狀態相比,42%的患者的認知能力出現了相當程度的下降。年齡顯然是一個因素,但是與6000多名同齡的實驗對照組普通人士進行對比之后,研究人員發現接受搭橋手術的這組患者的認知衰減速度是普通人的兩倍。
專家認為,對那些成功實施了心臟搭橋手術并延長了壽命的患者來說,認知能力衰減對患者本人以及親屬的打擊很大,它削減了壽命延長后的生命質量。研究結果證實,心臟搭橋手術能導致長期的認知障礙,因此,防止這些認知缺陷的發生就變得非常重要。專家正在考慮用一些抗氧化的方法和其他有助于健康的活動,或許會減少手術后副作用。
不過人們不會因為怕記憶力減退而放棄對生命的挽救手術,但是一旦生命挽救過來后,就要考慮如何提高生活質量的問題。因此,患者術后采用正確的綜合康復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心臟搭橋術帶來的副作用,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那么,心臟搭橋術后究竟該怎么進行康復運動呢?就像上面說到的老王一樣,怎樣改善他所面臨的消極狀態呢?就是要通過最好的抗氧化方法——適量科學的運動。
由于老王原來除了血脂較高外,沒有高血壓病和糖尿病,并且沒有以下術后運動禁忌證:
1.反復出現代償性心力衰竭。
2.術后仍持續存在不穩定性心絞痛,靜息狀態下心電圖示ST段壓低≥3毫米或近期又發生心肌梗死。
3.嚴重心律失常:安靜時心率超過100次/分。
4.呼吸功能不全:血氧分壓<8.0千帕(60毫米汞柱)。
5.重度高血壓:休息時血壓>26.7/16.0千帕(200/120毫米汞柱),站立或活動后誘發不良血壓反應。
6.術后近期發生體、肺循環栓塞。
7.術后顯性糖尿病加重。
8.胸骨切口愈合不良,胸骨后或胸骨切口感染,固定胸骨的鋼絲松動或脫扣。
9.術后發燒,不排除感染性心內膜炎。
10.術后出現其他器官病變,如肝、腎、腦病變等。
這樣的患者,是完全可以進行康復運動訓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