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房顫)是臨床最為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房顫患者的生活質量較正常人明顯降低,而且房顫所引起的血栓栓塞并發癥——腦卒中的平均年發生率高達4.5%。房顫的導管射頻消融治療是近年來臨床電生理的一個研究熱點,下面就這一治療方案的適應證做簡單的介紹。
導管射頻消融是將導管經股靜脈送到左心房,最后到達肺靜脈開口。通過導管尖端發放不同功率的射頻能量或其他能源,對肺靜脈開口及周圍組織進行消融。其理論基礎是:90%以上的陣發性房顫源于肺靜脈;肺靜脈及其周圍左房后壁組織主導慢性房顫。所以,肺靜脈前庭成為目前消融治療的干預靶區。
導管射頻消融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但是對患者長期損傷并不多見,危害并不大。在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射頻消融無疑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
結合房顫的病因、臨床表現、轉復竇性心律的利弊和導管消融治療房顫的效果,目前可以采用消融治療的房顫包
括以下幾種:
1陣發性房顫者
⑴發作頻繁(>1次/周);⑵一種以上抗心律失常藥物無效,或對抗心律失常藥物不能耐受;⑶房顫病史持續一年以上;⑷既往有腦卒中病史;⑸無左房內血栓或中到重度云霧影;如有可行抗凝治療,在左房內血栓或左房內云霧影消失后可行消融治療;⑹無顯著左心房擴大(左心房直徑<50毫米);⑺無嚴重左心室功能不全;⑻無嚴重器質性心臟疾病如嚴重瓣膜疾病、肺動脈高壓;⑼無合并甲狀腺疾病;⑽無外周血管及房間隔穿刺的禁忌證;⑾年齡小于75歲。
2持續性房顫和永久性房顫者
⑴房顫發作持續時間超過1個月;⑵1年內需要兩次以上電復律;⑶藥物或電轉復3次以上不能維持竇性心律;⑷既往腦卒中病史;無嚴重器質性心臟疾病;⑸無左房內血栓或中到重度云霧影;如有可行抗凝治療,在左房內血栓或左房內云霧影消失后可行消融治療;⑹無顯著左心房擴大(左心房直徑<50毫米);⑺無嚴重左心室功能不全;⑻無嚴重器質性心臟疾病如嚴重瓣膜疾病、肺動脈高壓;⑼無并發甲狀腺疾病;⑽無外周血管及房間隔穿刺的禁忌證;⑾年齡小于75歲。
3慢性房顫和器質性心臟病并發房顫
⑴嚴重的房顫相關癥狀;⑵無肺靜脈局灶;⑶無左心房血栓證據或者中度到嚴重左心房云霧影;⑷無肺動脈高壓、嚴重三尖瓣反流、嚴重的二尖瓣和主動脈瓣疾病;⑸無并發任何需要開胸心臟手術的心臟疾病;⑹器質性心臟病并發房顫如二尖瓣狹窄應糾正原發器質性心臟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