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國學大師文懷沙說:“孔子尚正氣,老子尚清氣,釋迦尚和氣,東方大道其在貫通并弘揚斯三氣也。”從精神文明角度講,“正、清、和”三字代表儒、道、釋三家的精髓,也是文老先生對東方文化的精辟概括。我認為,這三字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企業、和諧心態的法寶,而自身和諧心態是其他和諧主體的基礎和關鍵。下面,我談談“正、清、和”在構建和諧心態中所起的作用。
首先說“正”字。文懷沙先生說,正就是心放正,叫獨慎,就是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內心活動不要損人利己。要做到無羞無愧,用自己的良心監督自己。我理解,文先生講的意思是,做人首先要有公正之心。這是立身之本,成事之道。這對于企業領導或者國家干部來說,尤為重要。正如孔子所言“從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作為一個企業領導或者國家干部,手中有一定權力,想問題、辦事情,一定要出以公心,要代表企業員工或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意志,這樣才能贏得員工或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企業員工或人民群眾才從內心敬佩你,真心實意跟你走。你能為企業、為“公家”辦好事,也由衷地高興、坦蕩、舒暢,其心態必然是和諧健康的。“公道自在人心”,你如果辦事不公正,尤其在用人上夾著私心,帶著感情色彩,群眾自然對你有看法,時間長了,你在群眾中就沒有威信,就沒有凝聚力和號召力。賢能者也離你而去,而人才流失就是敗亡之兆。你自己辦了不公正之事,也受到良心責備,整天擔心他人說“閑話”、寫舉報信。實在是:心不正,麻煩多,心里不安難平和。
其次說“清”字。文懷沙先生說,老子提倡“清”,就是反對“濁”。我認為,文老的話其本質就是清廉清凈。古人說:“公生明,廉生威。”“能吏尋常見,公廉第一難。”作為一個企業領導或國家干部能做到無私、清廉、用權干凈,他的腰桿就硬,就敢說真話,敢堅持真理,堅持原則。他所領導的單位風氣就正,群眾的積極性就高,工作成效就明顯。由此,健康向上的心態將激勵自己繼續前進。相反,作為一個領導者如果以權謀私,搞權錢交易,行為有銅臭味,屁股有“屎”,他說話就沒有硬氣,就不敢堅持原則,他所領導的單位就會出現是非不分、好壞不分、歪風邪氣盛行、問題百出的局面。面對此局勢,必然引發心理緊張恐慌,損毀和諧心態。
最后說“和”字。文懷沙先生說,“儒家講和,道家講和,講和講得最好的是釋家。和為貴,和就是和諧。”與人和,與地和,與天和,正確處理各種關系,遵循客觀規律辦事,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和能生財,和諧共事是事業成功的基本保證。我們要把“和”作為自身道德修養與政治倫理生活的重要原則和精神境界。在處理人與人的關系上講和,要有正確的態度,不能因為有不同意見或矛盾,就不和。因為人的閱歷不同、經驗不同、水平能力也有差異,在一起共事有矛盾是絕對的,有時碰碰磕磕也是正常的。講和,就是要以事業為重,顧大局,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講諒解,講友誼。在有些具體問題上,也可倡導“和而不同”,允許保留個人意見,保持民主自由、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這樣有利于穩定。總之,既要講和,又要講原則,不能搞“和稀泥”,不能當“和事佬”。
倘若人人都按“正、清、和‘三個字來修煉自己,人人都有和諧心態,必將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文懷沙先生還用“正、清、和”三字來揚清激濁,修身養性,每天念81遍,舒展生命,豐滿精神,以幽默態度對待苦難,永遠樂觀地朝前看。文老今年已96歲高齡,仍紅光滿面,神采奕奕,談笑風生。“正、清、和”這三字也是他保持健康長壽的秘訣,也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