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式 左攬雀尾
太極拳中將對方手臂比作雀的頭尾。用雙手持取雀尾,并隨其旋轉上下,就像輕輕撫摸雀尾的尾羽,將對方手臂纏繞擊之,令其無法逃脫。此動作,形象地比喻為攬雀尾。
1.上體微向右轉,同時右手隨轉體由腰側向右后上方劃弧平舉,與肩同高,手心向上;左手在體前放松,手心向下,兩臂平舉于體側,頭隨體轉,向前平視(圖41)。
2.上體繼續右轉,右手屈臂抱于右胸前,手心翻轉向下;左手劃弧下落,屈抱于腹前,手心轉向上,兩手上下相對為抱球狀:左腳收至右腳內側,腳尖點地;眼看右手(圖42、43)。
3.上體微向左轉,左腳向左前方邁出一步,腳跟輕輕著地(圖44)。
4.上體繼續左轉,重心前移,左腳踏實,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兩手前后分開,左臂半屈向體前架,腕高與肩平,手心向內,右手向下劃弧按于右胯旁,手心向下,五指向前:眼看左前臂(圖45)。
5.上體微向左轉,左手向左前方伸出,手心轉向下,右前臂外旋,右手經腹前向上,再向前伸至左前臂內側,手心向上;眼看左手(圖46)。
6.上體右轉,兩手同時向下經腹前向右后方劃弧后捋。右手舉于身體側后方,與頭同高,左臂平屈于胸前,掌心向內,重心后移,身體后坐,右腿屈膝,左腿自然伸直;眼看右手(圖47)。
7.上體左轉,正對前方。右臂屈肘,右手收回向前搭于左腕內側,手心向前;左前臂仍屈于胸前,手心向內,指尖向右;眼看左腕(圖48、49、50)。
8.重心前移,左腿屈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右手推送左前臂向體前擠出,與肩同高,兩臂撐圓;眼看左腕(圖51)。
9.重心后移,上體后坐,右腿屈膝,左腿自然伸直,左腳尖翹起。左手翻轉向下,右手經左腕上方向前伸出,掌心也向下,兩手左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屈肘,兩手弧線后引,經胸前收至腹前;眼向前平視(圖52、53、54、55)。
10.重心前移,左腳踏實,左腿屈弓,右腿自然蹬直仍成左弓步。兩手沿弧線推按至體前,兩腕與肩同高、同寬,手心均向前,指尖向上;眼看前方(圖56)。
【要點】
出時,兩臂前后均保持弧形,分手、松腰、弓腿三者必須協調一致。下捋時,上體不可前傾,臀部不要凸出,兩臂下捋須隨腰旋轉仍走弧線,左腳全掌著地。向前擠時上體要正直,擠的動作要與松腰、弓腿相一致。向前按時,兩手須走曲線,手腕部高與肩平,兩肘微屈。
【口訣】
轉體撤手,抱手收腳,邁步分手,弓步臂,轉體擺臂,轉體后捋,轉體搭手,弓步前擠,后坐收掌,弓步前按。
【意氣配合】
此式動作完成4吸4呼4次轉換。第1、2動作吸氣,第3、4動作呼氣;第5動作到第10節動作,依次做吸氣、呼氣。
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1.右開始兩手相合時,兩手過于近身或是兩手遠離胸腹。過于靠攏就形成兩臂夾緊壓迫胸部;過于遠離會使動作“散”。糾正方法:姿勢要圓滿,不散漫,不萎縮。右手腕約在左手腕下,上臂與身體的角度要大于45°,左右臂的大小臂約成90°。
2.開始由右轉捋時,兩手直上直下地翻轉。糾正方法:要以腰帶動手的圓轉。右手由手背向前轉為掌心向上,再轉為斜向俯掌,同時手向右前方伸出再轉回,左手由掌心向下轉為掌心向上,同時手掌由前向右再往回收。
3.捋的過程中兩手變形。糾正方法:通過對練的方式,體會兩手的位置不應改變的原因。因為捋的是對手的左臂,一手在肘關節略上方,一手在腕關節,這樣就決定了兩手的位置。
溫馨提示
本刊即將推出《輕松學太極·24式簡化太極拳》相關書籍及光盤,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