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糧食部門組織的一次采訪中,經濟舊報廣西記者站兩名記者觀察到一些問題,由于這些問題涉及到國家相關政策的落實,兩人覺得大有“文章”可做,于是頻頻出擊,每到一處,一手挖“黑洞”,一手索要錢財,兩個月的時間里,便“進賬”22萬元。最終他們的行為“惹火”了糧食部門,被舉報到檢察機關。2006年11月17日,廣西貴港市港南區人民法院一審以受賄罪判處兩人各有期徒刑5年。
“小試牛刀”首得2萬
2005年8月25日,10多名記者浩浩蕩蕩地走進廣西偏遠的B縣糧食局,讓局長曾某既高興又忐忑。高興的是這次記者采訪,自治區糧食局局長親自帶隊,可以在他面前“表現”一下,不安的是,不知記者會“挖”出什么來呢。
廣西從2004年開始,在18個糧食主產縣進行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與儲備糧訂單收購掛鉤試點(以下稱直補工作),2005年又擴大到31個縣。為了更好地宣傳直補工作給農民帶來的實惠,自治區糧食局局長親自帶隊安排了這次采訪,此前已去了同屬來賓市的A縣。
經濟日報廣西記者站副站長李萬及另一名記者唐自成也參加了采訪活動。曾局長向記者們匯報了工作情況后,帶著大家去糧管所看“現場”。此時正是糧管所收糧季節,糧管所一派熱鬧繁忙景象。在“自由活動”時間里,記者們就不受曾局長的“引導”了,他們有的去找所長,有的去問糧農,這一來,就發現了不少問題,如糧管所對政策理解不到位,直補手續不規范等等。問題暴露出來,不但曾局長難堪,自治區局領導也下不來臺,當即批評曾局長等人,“馬上整改!”
采訪結束回到南寧后,李萬著手寫稿,寫著寫著,想到那些糧食局長被查出一個個問題時的難堪與焦急,一個念頭冒了出來:何不拿這些問題做文章?
說起來,李萬這個主持工作的副站長當得內外交困。記者站2003年底成立,但總部基本沒給經費,記者站運轉資金要靠他自己解決。不僅于此,總部還給了他6000份的報紙發行任務。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事,如何給自己搞錢。作為記者站站長,山高皇帝遠,不搞點錢,這站長當得有什么價值?在某種程度說,這比搞業務更重要。
有了這個打算后,李萬取消了原來的采訪主題,決定以挖問題為主。為此,8月底,他帶上唐自成再次去了B縣“補充”采訪,又發現了一些問題。李萬嚴肅地對曾局長說,“你們與農戶簽訂的合同不合要求,可能存在有人套取國家直補資金的情況。”曾局長忙說,“畢竟是試點工作,問題總會有一些,但沒你說的嚴重吧。”當天晚上吃飯時,曾局長叫人送上2000元紅包和一條香煙,但李、唐嚴詞拒絕了,讓曾某覺得事情難辦。
李、唐接著又去A縣“補充采訪”,他們參照在B縣得到的情況采訪,果然又發現了類似的問題,問得A縣糧食局局長何某額頭冒汗。
李萬、唐自成將A縣、B縣的情況寫成文章后,9月25日,唐自成去了來賓市,找到來賓市糧食局長潘某,拿出題為《這里的直補款被鯨吞》的稿子給潘某看。潘某看了稿子后表示異議,認為刻意夸大問題,與實際不符,勸唐自成不要這樣寫。唐自成意味深長地問潘某,“你能指揮得動下面的局嗎?”
潘某不解,“我是市局局長,談何指揮得動指揮不動?”唐自成說:“對于糧食直補工作中的問題,我們向報社匯報過了,報社很重視。我這次來找你,就是想了解一下來賓市是否愿與我們搞好合作,互相關照。”潘某馬上說,“我們一貫都是很支持媒體的,我可以發動下面局訂你們的報紙、登些廣告。”唐自成于是順水推舟說:“潘局長,你可不可以跟A縣、B縣講,給一些贊助費給我們,這樣的話,我們就不把你們在糧食直補上的問題反映上去了。”接著提出A、B縣兩局各給5至6萬元。潘某表示要問問A、B兩縣局長。回到南寧后,唐自成幾次給潘某發短信,要求盡快答復,否則就曝光。
幾天后,潘某召集全市各縣糧食局長到市里開會,傳達自治區糧食工作會議精神。會前,潘某將曾某、何某叫到辦公室,說了唐自成的意思,叫他們考慮。“這小子,給2000元不要,讓人還以為正直呢,原來是嫌小了,要想大的。”幾個人說起這事,氣憤不已。
會后,潘某再找何、曾,問考慮得怎么樣了。曾某表示只能給1萬元,何某也同意這個數。曾某身上沒帶夠錢,只得向何某借。之后,由A縣局一位副局長前往南寧,把2萬元交給唐自成。唐自成收下了錢,但沒開具票據。之后李、唐兩人將錢平分,各得1萬元。
“四面開花”錢財滾滾
初戰告捷,兩人興奮不已,覺得這條戰線可以繼續擴大,因為全廣西有30多個縣搞糧食直補試點,既然A縣、8縣有問題,其他縣也可能有問題。
2005年9月20日,李萬、唐自成到C縣采訪直補工作,C縣糧食局長莫某、糧油購銷公司經理梁某親自接待。采訪過程中,李萬、唐自成發現C縣糧食局在直補工作中存在收購憑證填寫不夠規范、收購個體戶糧食等問題,于是對莫局長說:“我采訪過那么多縣,你們這里的問題是最嚴重的,如果向上反映,你們將被取消直補資格,局長也得作檢討。”
在A、B縣,李萬已發現了“重話”的威懾力,于是話只管往重里說,果然莫局長等人嚇得不輕。唐自成打圓場說:“這樣吧,我們記者站成立不久,資金困難,你給些贊助,我們就不向上面反映了。”提出要8萬元,并聲明要現金,不能轉賬,不給收據。C縣糧食局領導班子特地開會研究,同意給錢,以免遭曝光后影響直補工作。9月22日,C縣糧油購銷公司經理梁某分兩次將8萬元交給了唐自成。得款后,李萬、唐自成沒有寫收條給梁某。梁某離開后,李萬、唐自成就在酒店房間里把錢平分,各得4萬元。
幾天后,李萬、唐自成又到貴港市D區的兩個糧管所、糧庫采訪。富有“經驗”的兩人很快發現這兩個單位有從糧販處收糧、補貼款沒有直接發到農民手中等問題。采訪結束后,唐自成對D區糧食局副局長黃某說:“你們這里的問題很大,若報道出去,影響肯定很大,區長的官帽也難保住。不過,也有解決的辦法。”于是提起記者站經費困難的事,提出要6萬元錢,說一分也不能少,只要現金,不要轉賬,沒有收條,第二天要一次性拿來。第二天,因為害怕“問題”被上報、曝光,D區糧食局拿出6萬元送到南寧交給唐自成。唐自成對黃某說,D區沒事了,你放心回去過國慶節吧。當天,李萬和唐自成就在辦公室將這筆錢平分了。
國慶節過后,李萬、唐自成又踏上了“揭黑”之路,這次他們去了E市。在聽取匯報和看了相關資料后,兩人很老練地提出了E市直補工作存在的問題。唐自成對陪同的E市糧食局副局長覃某說:“我們在全自治區20多個縣市搞了調查,從總的情況來看,你們E市的問題尤為嚴重,我們可能要直接向國務院匯報。當然,可以大事化小事,我們記者站剛成立,經費嚴重不足,糧食局如能支持10萬元,你們的問題可以不曝光。”
覃某立即向局長匯報情況,得到認可后,他對唐自成說可以“支持”,但要有合法手續。唐自成說,要合法手續就是給20萬元也辦不到。“談判”直到次日凌晨,李萬、唐自成最終作了讓步,同意只要6萬元,但只能付現金,并單線聯系,沒有手續。之后覃某分別打電話給下面兩個糧管所借了6萬元,叫糧油貿易公司經理助理王某交給李萬。李萬、唐自成當日將這6萬元平分。
“贊助訂報”索要錢財
2005年10月9日,廣西自治區儲備糧食公司總經理陳家權接到玉林市興業縣糧食局局長覃某某的電話,反映李萬、唐自強來玉林市采訪,向一些糧食部門索要錢,問要不要給?陳家權當即對覃局長說:不能給錢,給錢是要出問題的。下午,自治區糧食局調控處處長覃澤魯也接到了E市反映李萬、唐自強在采訪中要錢的事。兩人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馬上打電話到各縣市了解情況,驚訝地得知已有5個縣市給了李萬和唐自成錢。
自治區糧食局召集了這幾個縣市糧食局的負責人匯報此事,之后認定李萬、唐自強的行為是敲詐勒索。11月11日,廣西儲備糧食公司向貴港市人民檢察院反貪局舉報。
12月初,李萬又來到來賓市糧食局,但這次不是要“贊助”,而是要求潘局長發動本系統訂500至600份報紙。聽到被舉報后,12月6日,李萬、唐自成來到貴港市人民檢察院反貪局,供述了自己收錢的經過。談話后,唐自成偷偷離開貴港,溜回南寧。他擔心他的銀行賬戶被反貪局凍結,此時他收受的11萬元已有4萬余元用于還債,有2萬余元花掉了,還剩38300元,他全部取出來給同事保管。之后才返回貴港繼續接受調查。
2006年4月13日,貴港市港南區人民檢察院以受賄罪對李萬、唐自成提起公訴。在法庭上,李萬辯稱檢察機關的指控與事實不符。他和唐自成分別收受上述5縣市的22萬元,是對方主動贊助記者站用來訂報的。記者站有3000份的發行任務,所以動員這些局贊助些錢訂報贈送給種糧戶。因當時對方付的是現金,記者站又沒有賬戶,所以兩人平分保管;他們收取的各糧食局的贊助款,也曾向報社記者部主任匯報過,打算在12月初把錢匯過去。
李萬的辯護律師認為,李萬是報社的聘用人員,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其主體與受賄所規定的犯罪主體不相符;記者是一種職業,不是職務,因此李萬沒有法律賦予他的公權力,不具備受賄罪中所規定的利用職務便利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客觀要件。
唐自成的辯護律師認為,唐自成案發時的采訪行為是自由采訪行為,不是公務行為。首先被告人的采訪行為不是報社的專門指派,而是被告人得到信息后進行自由采訪的一種工作行為;其次,這種自由采訪行為不具有對國家事務的直接管理職能,只屬于社會服務性勞務工作;其三,被告人對采訪對象的采訪內容,并不會直接、必然地轉化為報社刊登的文章,只有經報社采用,才會公之于社會,才談得上參與社會公共職能。
港南區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李萬、唐自成是受聘于某報社的記者和工作人員,他們對廣西糧食系統“直補”工作的采訪屬輿論監督的公務行為,按照刑法第93條,應以國家工作人員論。李萬、唐自成在對糧食系統“直補”工作進行采訪中,利用職務之便,向對方索取錢財,得款后兩人平分,其行為已構成受賄罪。
編輯:盛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