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個題目,這是我學習胡總書記“十七大”報告從內心深處涌現出來的最真切的認知。
文學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必由之路,必勝之路。順理成章,中國的文學藝術必然而且更應該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學藝術。這是毫無疑問的。自“五四”以來,一切進步的革命的文藝家們的實踐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文藝家的實踐證明,中國社會主義新文學藝術,就應是中國風格的,中國氣派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愛所接受的。任何民族的文學都是他的民族的歷史記憶與理想記錄,是他那個民族心靈的歷史。借鑒別人的經驗必須為我所用,我必須化而用之,而不是克隆之。借鑒是必須的,東施效顰是不可能有出息的,也不必期望誰能承認。我們看到盲目效仿雖然也曾產生過不小的波瀾,但終歸還是以泡沫本來面目匆匆收場,除了短暫的苦澀之外,不會也不可能留下什么有價值的東西。學習“十七大”報告,我們要更明確更堅定走中國特色的道路,發展中華民族的文學藝術,決不旁騖。
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創造并堅定選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的文學藝術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引領下奮勇前行,光榮與責任同在,為人民服務與為社會主義服務一致。雙百方針既是承認又是肯定多種流派多種風格爭奇斗艷,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然而,任何的多樣化,也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面旗幟下的多樣化,任何人都不能有須臾掉隊。各方人們對當下的文學藝術有不滿有批評,絕大多數是切中肯綮的。我們的文學藝術要有大發展大繁榮,作為工作于其中的同志,尤其要自覺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如此,我們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才能真正落到實處。那類備加推崇圣君明主的巨制,那類津津樂道設陰謀耍手段搞窩里斗的長編,那類期揚公正于武功蓋世大俠們的熱鬧消遣,對我們大力進行民主教育和推動民主化進程來說,影響所及是有害而無益的,有難辭相悖之嫌。還有那些以噱頭為賣點的庸俗東西,不能說對我們社會文明建設有何裨益。不能為了錢就無所顧忌。有的媒體有的書商為了本身的功利,肆意炒作。當然,我們也欣喜看到許許多多作家藝術家鎮定自若,不為所動,我行我素。我以為,這是一種無言的抗爭。一切有責任的文學藝術家們都會守住自己的心靈,誠如總書記號召的: “堅持正確導向,弘揚正氣!”
胡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更明確地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這個“核心價值”就是我們文學藝術的靈魂、宗旨、方向、目標,它是文學藝術大發展大繁榮的根本保證。什么是先進文化(文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就是它的根本特質。從既存某些令人不滿的現象中,在這個根本性認識方面,可以看出是有著不小差距的,某些方面著實令人擔憂。我們應該迅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統一我們的思想,并切實以之來指導創作實踐,以保證文學藝術的大發展大繁榮。在這個根本問題上,對之不能淡化,不能回避,更不能背離。
文學藝術大發展大繁榮,我以為應要激發起更多有文學夢想,而又有真實生活體驗的人們投身到文學事業的隊伍中來。新時期文學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大批生活在社會勞動最基層的人走上文壇。正是這一大批有才華的人們,給中國社會主義文學帶來新景觀、大成就。這樣說,并不是不寄希望于已經取得成就的大作家們。這些大作家們是我們社會主義文學的中堅力量。但是,我們總能看到“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尷尬。某些自視為大師的,時而揚粗制之風推濫造之潮,使得輕率、庸俗之風四處席卷。大發展大繁榮必然要有一支浩浩蕩蕩的大隊伍。社會需要精品力作,需要振奮人心的大作,需要愉悅動情的佳作,來源于極富生氣現實生活的、又極富理想和想象的鮮活的文學藝術精品,才是全社會文化精神生活的健康食品。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形成了一支以蒙古族和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為骨干的多民族文學藝術創作隊伍,由此可以看出綠色凈土——呼倫貝爾是存在著眾多的人才的;由于這些人就生活在傳統與現代相融的現實之中,就是群眾之一員,他們是樂觀的生活者,又是理想的文學藝術創作者,所以只要條件成熟,他們就會脫穎而出。我以為,我市文學藝術的更大發展更大繁榮,首先要發現和支持更多的文學藝術新人參與到文學藝術這一事業中來。
我們要實現文學藝術的大發展大繁榮,以我們已有的經驗看,首要的是要營造一個適合文學藝術活動的良性社會氛圍。由于各級黨政領導重視文學藝術事業,創造條件給予切實的支持,一大批有文學才華的作者隨即涌現出來了,全市就出現了相當活躍的讀書和創作的良好社會氛圍。
檢驗我們所取得的成就,可以鮮明地看出,我們作者是自覺地把自己的一切藝術實踐活動,納入到社會主義這個偉大事業中來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也越來越多地得到廣泛的認同。文學藝術某些活動,特別是創作,往往是個體性的封閉式的,不能因此就視之為與社會無關的個人的事業。在一段時間,全社會重點搞經濟建設,加之文學藝術自身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社會變化,有的人就以為文學藝術可有可無了。現在,總書記適時地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對于統一我們的思想是萬分及時的,萬分重要的。
我市文學藝術曾經有過一段值得驕傲的發展和繁榮,這是許多朋友們共同經歷過的。現在以胡總書記的報告來檢查,要在發展和繁榮前加上一個激動人心的“大”字,我們的差距也還是這個“大”字。文學藝術要“大發展大繁榮”,我們這塊文學藝術富礦寶地資源豐厚,有各級黨委和政府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我們所有文學藝術工作者一定會肩負起這一光榮的歷史責任。這就意味著,我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智慧,更多的學習,更多的艱辛,去開掘我們多民族在歷史長河中曾有過的富有靈性的人生,去開掘我們多民族的具有永恒價值的個性化的人生體驗,去開掘我們多民族共同創造的和諧與共同進步。
現在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達斡爾族、鄂溫克族和鄂倫春族有史以來第一次有了自己民族的作家,他們的作品展示了各自民族的精神和人生獨特的經驗,成為本民族一種獨特的凝聚力量,成為實現與其他民族平等對話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呼倫貝爾的“三少”民族一些作家的作品已經產生了超出國界的影響。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呼倫貝爾文化建設最突出的成就,是影響深遠的歷史性成就。這成就屬于這三個人口極少的民族,是屬于呼倫貝爾的,也是當代中國文學史的重要篇章,這更是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成就之一。這是民族自治政策的歷史成就,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
政策好,社會氛圍好,文學藝術的創作還要作者自己的心態好。心態如何好起來呢?我以為還是要認真地仔細地反復地研讀胡總書記的“十七大”報告,要以報告的精神來轉變自己的認識和行動,力避各種各樣文藝流感的傳染,不跟看上去似乎熱鬧的風,堅持站在自己的文學藝術土地上,勤奮播種自己的文學藝術理想。我們看到不少“大家”常鬧點常識性小毛病,如患上對國外某某獎的“相思”病,一廂情愿的“相思”病。看人家老外喜歡什么就寫什么拍什么。人家就是不搭理你,因為你不是第一位把姑娘說成鮮花者。現代生活節奏快,競爭激烈,壓力大,人們往往自覺不自覺產生心理障礙。這一廂情愿的“相思”病,大約也是心理障礙的一種。克服這一障礙,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走中國文學藝術的社會主義道路。歸到我們邊遠地區,我們市好幾位很有成就的同志的心態就是我們的榜樣。認真讀書,認真生活或深入生活,認真思考,多方認真探索,認真創作,認真做學問;最大的認真是認真對待自己生活著的這塊土地,認真對待這塊土地上生活著的人們,不做假事,不說假話,不欺騙自己,也不欺騙他人。我以為這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文學藝術作品產生的基本保證。而且,我更相信,這樣真實而貼近生活、貼近現實、貼近群眾的作品,一定會成為群眾喜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