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魯迅從小到大都不忘孝敬父母。自1893年魯迅的祖父科舉賄賂案爆發(fā)后,家里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不幸接連降臨,1894年父親突然大病,一病不起。這時,家庭的一切經(jīng)濟負(fù)擔(dān),培育子女的責(zé)任,都落在了魯迅母親頭上。母親只能靠出租幾畝水田維持口糧,平時一切開銷,只能靠典當(dāng)舊物和首飾。作為長子的魯迅,為了減輕母親的壓力,主動地承擔(dān)起典當(dāng)舊物和為父親請醫(yī)買藥等雜務(wù),從比自己高一倍的當(dāng)鋪柜臺把舊物典當(dāng)出去,再到同樣高的藥店柜臺為父親買藥。有好幾年,魯迅幾乎每天都要出沒在當(dāng)鋪和藥店里。“回家之后,又須忙別的事了,因為開方的醫(yī)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藥引也奇特:冬天的蘆根,經(jīng)霜三年的甘庶,蟋蟀要原對的,結(jié)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辦到的東西?!币驗橛昧恕霸瓕Φ捏啊钡认∑婀殴值乃幰?,也沒能挽回父親的生命,魯迅從此便對中醫(yī)失去了信任。他后來到日本學(xué)西醫(yī),還夢想救治父親似的病人的疾苦,給母親以經(jīng)濟上的幫助。
魯迅從日本回國不久,便應(yīng)教育總長蔡元培邀請,任教育部部員,后又隨教育部從南京遷往北京。按魯迅故鄉(xiāng)紹興祝壽習(xí)俗,以陰歷虛歲生日做壽,1916年陰歷12月19日,是魯迅母親六十大壽,魯迅先寄回六十元錢,給母親做生日,在生日將臨時,又特意從北京趕回紹興,為母親祝壽。魯迅的母親從小愛看社戲、愛聽平湖調(diào),因此為了慶祝母親生日,讓母親愉快,特約請平湖調(diào)演員來家里演唱。這一天全家熱鬧非凡,也是魯迅母親六十年來最高興最欣慰的一天。1918年魯迅又通過蔡元培的關(guān)系,把二弟周作人從紹興調(diào)到北京大學(xué)任教,第二年,魯迅在西城八道灣十一號購置了一套住房,購房當(dāng)年,魯迅就親自返回紹興,把母親和全部家屬接到了北京。
魯迅的母親在北京定居時,家里大小事務(wù)全由魯迅一人操持。當(dāng)時魯迅和周作人的收入,每月達(dá)六百多元,已是中上等生活水平。經(jīng)濟上再不用母親奔波操勞,母親開始過上了安逸幸福的生活。每當(dāng)母親生病時,都由魯迅親自陪同到醫(yī)院診療,或是由魯迅請醫(yī)生來家里醫(yī)治。魯迅在北京工作期間,除在教育部任職外,還在北大、女師大等五六所大專院校兼課,平時抽空還要寫作,但他仍盡力抽出時間來,陪同母親到香山、碧云寺、釣魚臺等地游覽。1923年7月魯迅與二弟周作人失和,8月2日,魯迅遷入磚塔胡同61號暫住,母親雖然還住在八道灣,但在磚塔胡同魯迅仍給母親留出一間東屋,供母親來時居住。第二年,魯迅移入新購置的阜城門內(nèi)宮門口西三條21號住宅,入住不到半個月,就把母親接來同吃同住。這是一所北京典型的小四合院,魯迅把最好的東屋給母親住,自己則住在客廳外接出的一個小棚子里。在這里,魯迅每次出門,都要到母親房里說一聲:“姆娘,我出去哉!”每次回家,也必到母親房里說一聲:“姆娘,我回來哉!”然后問問有什么事。每月開了工資,魯迅都要買回各種點心,總是先送到母親房里,要母親挑選合意的留在母親的點心盒里,全家挑剩下的才留給自己。
現(xiàn)在的北京高樓林立,今非昔比,書店里的《二十四孝圖》也不罕見。我站在書店門口,望著疾馳如飛的車流,真想問一問那些爭分奪秒的人們:你們視時間如同金錢,還能擠出半天來陪父母看看病嗎?這里的名勝古跡讓人流連忘返,可又有多少人陪父母游覽過?來這里安家落戶的精英成千上萬,可有多少人能把父母從故鄉(xiāng)接來同???即便是把父母接來合家團聚,又有多少人把最好的房間留給自己的父母呢?
魯迅在家里孝敬母親,一旦出門在外,最放心不下的仍是母親。他在詩里寫道:“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闭f的也是對母親的牽掛。
1926年8月,魯迅南下廈門大學(xué)任教,后又到廣州中山大學(xué)任教,1927年10月到上海與許廣平同居。北京的家,托付給他的學(xué)生、同鄉(xiāng)許羨蘇看管,母親也由許羨蘇幫助照看。1930年3月以后,許羨蘇去河北大名等地教書,魯迅和母親開始通信,到魯迅逝世時,六年多的時間里共給母親寫了116封書信。魯迅不僅在家書里向母親報平安,免得母親掛念,還經(jīng)常把近照寄給母親。母親收到魯迅寄來的照片,常放在枕邊,想念時就拿出來看看。有一次在看魯迅的照片時,自豪地對同鄉(xiāng)俞芳說:“你們的大先生的一雙眼睛多么有神,從他的眼光中,可以看出他很有主見,非常剛正;他從小就不欺侮弱小,不畏強暴;他寫文章與人爭論,話不饒人;但對朋友,心地卻很厚道,很善良的。”這是母親對自己的兒子的一個公正的評價。這個評價,讓我想到了魯迅那句名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牛?!?/p>
1929年和1932年,魯迅母親兩次有病,魯迅知道后,兩次赴京探望。到北京后,親自請醫(yī),親自取藥,都到母親病愈了才回上海。母親愛吃火褪,魯迅在上海時,經(jīng)常寄火褪給母親吃。母親愛讀言情小說,年輕時就愛看《天雨花》、《再生緣》、《廣陵潮》、《今古奇觀》、《古今奇聞》等,這一愛好一直保持到晚年。魯迅多次在上海的世界書局、北新書店購買張恨水、程瞻廬的小說寄給母親看。如《海上花列傳》、《啼笑因緣》、《金粉世家》、《美人恩》等,有些小說魯迅自己并不喜歡,但只要母親愛看,他都毫不猶豫地為母親購買,有的親自帶給母親,有的托朋友帶去,有的直接寄去。
魯迅指出,中國的才子佳人小說總是自欺欺人地編上一個“才子及第,奉旨完婚”的結(jié)局。他還將《紅樓夢》原作和續(xù)作相比較,認(rèn)為原作沒有隱瞞和欺騙,是“比較的敢于寫實的”,但是到了續(xù)作,就是“賈氏家業(yè)再振,蘭桂齊芳,即寶玉自己,也成了個披大紅猩猩氈斗篷的和尚”,簡直是超凡入圣了。魯迅反對文藝上的隱瞞和欺騙,可在他的家庭生活里,這瞞和騙也在所難免。
魯迅的母親曾為魯迅提過兩門親事,先是1898年向魯迅的小舅父魯寄湘的大女兒琴姑娘提了親,但后來因生肖不合而作罷,接著又于次年由謙少奶奶撮合,與紹興城內(nèi)水溝營丁家弄朱家朱安姑娘提了親,并為魯迅訂下了這門親事。在朱安與魯迅結(jié)婚之前,母親也沒有見過朱安。當(dāng)時魯迅提出的要求也很簡單,只希望對方是天足的和能夠讀書識字的,其他方面就都聽從了母親。1906年夏天,母親托病,把魯迅從日本騙回國和朱安成親。在舉行婚禮的時候,母親才發(fā)現(xiàn)受了媒人的騙,朱安是纏過腳又放大了的。成親的第二天,魯迅就睡到母親房間里的一張床上。三天后,魯迅就回了日本。從此,這樁舊式婚姻就只有夫妻名義,沒有夫妻實質(zhì)。
后來,魯迅與自己的學(xué)生許廣平發(fā)生了“婚外戀”并同居了。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魯迅知道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他有愛許廣平的權(quán)利??婶斞笧楹斡譀]與朱安離婚呢?因為這一門婚姻是母親為他訂下的,他就只能保持和朱安形式上的夫妻關(guān)系。魯迅不愿傷害他愛著和孝敬著的母親,也不愿傷害無辜的朱安。如果離婚,朱安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名分,很可能會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晚年的魯迅曾對馮雪峰說:“我以為母愛的偉大真可怕,差不多盲目的?!边@大約是魯迅針對母親為他包辦婚姻而說的,也是魯迅深受其害后所表示的出自肺腑的痛心之言。
在這個問題上,魯迅的母親后來也很懺悔,因此在決定周作人和周建人的婚姻問題時,她不再進行干涉,對魯迅與許廣平的同居,她也不加反對。魯迅的母親是從封建社會生活過來的人,不可能不受封建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她的出于好意,她的對長子盲目的愛,她的托病騙兒子回國成親,雖然造成了魯迅和朱安的婚姻悲劇,但魯迅的一顆孝心,理解和諒解了母親的過失。
我第一次在《魯迅全集》里讀到這封信時,為魯迅對母親隱瞞了自己的病情而感動,為這樣的孝心而淚流不止。那《二十四孝圖》里的二十四個行孝標(biāo)兵也為之遜色,他們的行孝方式和所謂的孝道,讓人感到復(fù)雜可怕,甚至讓人反感、讓人惡心,完全違背了人的天性。而魯迅的行孝方式,是多么自然、多么真摯、多么親切、多么令人動情!
1936年10月19日,距魯迅給母親的信僅一個多月,魯迅就在上海病逝了。母親聽到這消息,悲痛得哭不出聲來,直到七天后才大哭一場。母親含著淚說道:“老大是我最心愛的兒子,他竟死在我的前頭,怎么能不傷心呢?論年齡,他今年已經(jīng)五十六歲了,也不算短壽了。只怪自己活得太長,如果我早死幾年,死在他的前頭,現(xiàn)在就什么事情也不知道了?!濒斞覆∈藕?,她盡力搜集各種報紙的報道,北京的《晨報》、《北平新報》、《東方時報》,上海的《時事新報》、《申報》、《大晚報》,還有《文學(xué)》、《中流》、《作家》等雜志,堆滿了半床。從報刊上,魯迅母親看到舉國上下各界人士對于自己兒子的沉痛哀悼,她感到欣慰。
對一個民族來說,魯迅是民族魂;對一母親來說,魯迅是個孝子。她能不感到欣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