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有這樣一句話頗為流行:“窮得光剩下錢了!”這不完全是有錢人的顯擺,還表達了很普遍的一種心理現象:有錢的和沒錢的都有一種窮感。所以有錢的人逐年增加,社會慈善意識淡泊,工資在增加,貪污腐敗卻難以禁止……貪婪者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因為心窮。
不是有這樣的貪官嘛,受賄數千萬元,外表卻仍舊省吃儉用,將貪污來的錢全部藏匿于家中的冰柜、衣柜、床下、煤堆、鞋窩……一切他們認為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都塞滿了現鈔。可見他們要錢并不是為了使用它,而是滿足于一種有錢的感覺,這是典型的心里窮。是骨子里的窮,一種病態的窮。
心窮是真正的窮。在我們的周圍時常會聽到一片片的哭窮聲:現在賺錢難呀,貸款太難了,資金缺口太大呀,就快維持不下去啦,工資發不出來啦……缺錢,缺錢,缺錢!有些單位缺錢確實因為無法抗拒的客觀原因,但也不能不承認有些成天嘴上喊窮的單位,自己活得并不窮。這些貧窮的心如餓狼,前狼尚未吃飽就被調走,再上來一只更餓的狼,那只吃了半飽的狼到別處又變成一只新的餓狼,于是有些單位老是擺脫不了狼的血盆大口。他們一邊喊著窮,一邊吃窮!
哭窮哭得最兇的人不一定就是窮人。這叫心窮吃窮人,在制造新的貧窮。其實誰的家里也沒有窮到揭不開鍋的地步,倘若是看中國人買房子的勁頭,供孩子上好學校的勁頭,誰都會感到中國人有錢的太多了!到想花錢的時候真有錢,并不影響一轉頭就感到真窮。蓋因心窮,便不論在什么場合,是一些什么人物的聚會,不出十分鐘準保要談到錢,而且有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關心經濟問題。這究竟是活躍的商業氣氛,還是表達了心對金錢的饑渴?
正是這種心窮的饑渴,使金錢很容易就操縱了一場場倒錢的騙局,如造假、五花八門的欺詐……過去有一本書叫《騙術大全》,現在已經無法將騙術編“全”,層出不窮,不斷翻新。戚戚于貧賤,汲汲于富貴,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爭名于朝,爭利于市”。急于求富、羨富、諛富、貧而諂,富而驕,或夸大貧窮,或夸耀富有,同樣都是心窮的標志。古人講“不患貧而患不安”,窮得緊張兮兮、坑蒙拐騙,窮得丟了格失了度、失了自尊和自信,什么事也不敢信,什么人都敢懷疑?,F代人真的窮到了這步田地嗎?
誰也不能否認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提高,但一些人卻處在一種身富心窮的怪異情態之中。這不是改革開放非要經歷的階段,更不是我們民族的傳統心理,我們的傳統是守得住貧,耐得住富。貧而不拙,富而不貪;達不足貴,窮不足悲。
“心窮現象”并非是商品經濟的必然產物。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也有相當多的窮人終生都要背著買房買車的債務生活,甚至連睡在地鐵站里的流浪漢,眉宇間也有一種人的自尊,別人是不能對他們輕蔑的。不犯愁,不哭窮,不容別人輕侮,可見心態極端重要。心里不窮,便會樂觀自信,守財變成了美德,節約變成了大方。心里有鬼,即便一擲千金,也讓人感到窮變態,小家子氣。
足寒傷心,心窮則傷氣損志。經濟上的短期行為,文化上的媚俗傾向,社會對道德對見義勇為者的呼喚,都可以從“心窮現象”上去尋找深層次答案。惟愿在經濟上已經脫貧的人們,趕快進行心靈“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