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好端端的歐元紙幣突然變成紙屑,這是一場陰謀還是另有其因?自2006年6月開始,在德國17個城鎮,相繼出現歐元紙幣“自我腐蝕”的神秘現象。日前,警方終于解開了這個謎團。
鈔票一碰就碎案例越來越多
第一起案件發生在德國首都柏林。2006年6月21日傍晚,34歲的工程師馬庫斯走進了住處附近的一家德意志銀行,從自動取款機里,他取出了5張20歐元和4張50歐元紙幣。正當他準備把錢裝入錢包時,意外發生了:一張20歐元紙幣,剛一碰便“粉身碎骨”——出現了大塊大塊的破洞。
愣了半天,他才反應過來。在排除了自身原因后,他立即向柏林警察局報了案。他覺得,歐元紙幣不會不明不白就“自毀”,可能與犯罪有關。經聯邦銀行證實,馬庫斯取出的那張20歐元紙幣是真鈔,警方認為這是有人搞惡作劇。
但是,過了幾天,德國各地又先后發生多起類似案件。許多民眾把紙鈔放進錢包后,不過一天時間,紙鈔莫名碎裂。很多商店和銀行也開始收到這種會自己腐蝕的歐元紙幣。
隨著案例增多,范圍擴大,警方也不得不重視現鈔“自毀”問題。
紙幣受襲引發不安
有人建議戴上手套
為了調查這一神秘的紙幣腐蝕現象,德國警方和德國央行組成了“歐元腐蝕”特案組,在全國展開了全面調查。他們首先排除了印制出錯的可能,因為種種檢查表明,印鈔廠的嚴格檢驗環節不會出這種馬虎事。于是,他們揣測了幾種可能性,但都無法證明。
就在一籌莫展之際,柏林等地警方調查發現,這些紙幣上都附著有強烈腐蝕性的物質,但這些物質究竟從何而來,誰也弄不明白。
10月底,德國發行量最大的《圖片報》,以“我們的紙幣受襲”為大字標題,在頭版報道此事件。其他媒體紛紛跟進。一些媒體建議人們,有現鈔就盡快花掉,接觸鈔票時最好戴上手套。
對此,德國央行發表聲明說,調查表明,這些鈔票“不大可能”構成健康威脅。不巧遇到破損紙幣的人可以到聯邦銀行分行或普通的商業銀行更換。前提是,破損紙幣的面積超過原始貨幣的一半。否則,客戶必須證明紙幣的剩余部分已損壞。
紙幣上沾有硫酸可能是吸毒工具
警方經過化驗,發現歐元紙幣上的腐蝕物是硫酸。鈔票最初是如何接觸到硫酸的呢?對于這件費解的事,一時間猜測紛紛。特案組對腐蝕紙幣又進行了深入調查。
“目前,惟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這些鈔票曾被用作吸毒工具。”一位負責調查這次事件的法醫科學家埃得曼教授表示,冰毒雖然最先起源于美國,但如今,大量冰毒已經通過波蘭和巴爾干半島等地區流入德國。在流入德國之前,這些冰毒還被經過重新加工,混入具有腐蝕性的硫酸鹽。
由此推測,這種毒品的吸食者往往將毒品的晶體顆粒放在紙幣上碾碎,然后在紙幣上鋪開,再將紙幣卷起來通過鼻子吸進體內,以此達到刺激的感覺。目前在德國的夜總會等場所逐漸流行。
冰毒服用者通常都是用50歐元或20歐元的紙幣來盛冰毒,然后再吸入鼻子里,因為這兩種面值的紙幣正好能裝下他們每次服用的冰毒劑量。由于歐元紙幣是以棉花為原料制成的,因此可卡因晶體很容易附著在紙幣上,并能迅速從被污染的紙幣轉移到其他紙幣上。
背后藏著販毒大案
紙幣可能大面積污染
“發生腐蝕現象的背后,可能是一起毒品販賣大案件。警方正通過紙幣來追蹤毒品線索。”柏林警方發言人施萊貝克說。
2003年,位于德國紐倫堡的生物醫學和藥學研究所就發現,在歐元剛剛投入流通的幾天后,約3%的紙幣平均攜帶有0.4微克的可卡因殘留,而7個月后,被可卡因污染的歐元紙幣就增長到了90%以上。而此前位于英國布里斯托爾的一家研究機構發現,在倫敦流通的紙幣中,99%沾有可卡因。
此外,德國研究人員還推斷這些紙幣將破壞銀行點鈔機里的其他紙幣。那些含有冰毒的紙幣與那些沒有受到污染的紙幣混合在一起,使得紙幣大面積受到污染。
據了解,德國“2006年毒品調查報告”顯示,冰毒是在德國被服用最為廣泛的非法毒品之一。超過1/4的青年人承認他們曾經吸過冰毒。另外,初次吸食的人群出現低齡化的現象,目前在德國初次吸毒的平均年齡下降到16.4歲。德國洪堡大學社會學家富得爾教授說,吸毒已成為德國嚴重的社會問題,德國每年因過量吸毒而死亡的有2000人之多。甚至,德國議會大樓里的所有廁所都發現了毒品痕跡。
此次事件,更讓德國上下關注吸毒問題。德國警方稱,冰毒是比可卡因、海洛因和大麻等毒品更可怕的惡魔。過去幾年來,對冰毒上癮的人越來越多,在美國,很多小鎮甚至全鎮淪為冰毒的受害者;如果不提高警惕的話,德國城鄉也很可能步美國的后塵。
(段 琪摘自《世界新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