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給的養老錢夠花嗎?
在國內一家小有名氣的中小型IT企業工作的黃先生,是這家企業的軟件工程師,他每月的工資和獎金加起來約6000元左右,每月的消費支出約3000元。假設黃先生60歲退休,此間能夠保證與現有收入基本持平的工作,并按照每月3000元的工資額度繳納社會養老保險,那么他退休后社會保險又能支付多少養老金呢?
就此,記者采訪了北京展恒理財公司理財師馮靜,請她為黃先生算了一筆賬。30年后黃先生每月可以從社會保險中領取3600元左右的養老金。按照假設的前提,黃先生的社會保險繳費年限應該能夠滿15年,那么可以根據“退休后每月可領金額=上年本地區社會平均工資×20%+個人賬戶累計額/120”的公式計算。按照目前社保的繳費情況分析,單位繳納的部分是工資的20%,其中3%劃入個人養老賬戶,而個人繳納的部分是工資的8%,由此可以算出,每月劃入個人養老賬戶的實際數額為平均工資的11%。60歲退休時,黃先生社會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中約有3000×11%×12×30=118800元,考慮到工資增長、社保賬戶利息等因素,黃先生退休時的社保個人賬戶金額可累積到15萬元左右。
此外,根據北京勞動保障網公布的信息,北京地區2005年職工年平均工資32808元,合每月2734元。假設平均工資水平能保持5%的增長速度,那么30年后北京地區月平均工資將達到11816元。由此計算,退休時黃先生每月從社會保險中可領取的養老金將有:11816×20%+150000/120=3613元。
維持現有生活水準不樂觀
據媒體報道,一項調查顯示:九成以上的人現在擔心養老問題,人們對僅靠養老金維持退休后的生活普遍缺乏信心,57%的人覺得養老還得“靠自己另外攢錢”,37%的人認為退休后自己生活水平將嚴重下降。那么,過上有尊嚴的退休生活又需要多少資產的支撐呢?
馮靜以黃先生為例,從專業的角度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黃先生希望能維持現在的生活現狀,也就是保持每月3000元的消費水平,那么假設CPI指數保持在3.5%,那么30年后黃先生退休時每月需要的花銷是8430元。”馮靜繼續計算,每月領取的社保金額是3613元,而支出達到8430元,黃先生每月的資金缺口就是4817元,每年就是57804元。再將這個數字推而廣之,退休后20年的生活,黃先生的養老缺口將有115.6萬元。“如此看來,過上體面的、有品質的退休生活的確不易。”
盡早規劃養老錢
據了解,目前中國大多數人都在用這樣的方式養老:領取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加上多年工作攢下的家底,但如此之大的資金缺口,意味著沒有規劃的養老錢作為退休后的經濟來源根本不夠。這需要我們從年輕時開始進行個人財務規劃,確立目標,合理消費和投資,以使得自己的晚年生活少一份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