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賺錢晚上捐
過去的時光已然成為歷史,然而卡耐基、福特和洛克菲勒等富豪將永遠被子孫后代銘記在心。他們的名字不但代表著技術上的創新和金錢上的富有,而且與許多醫院、大學和圖書館等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在美國,很少有富翁為了個人消費而毫無節制地花錢,大多數都致力于為慈善事業做貢獻?!陡2妓埂冯s志公布的“慈善榜”表明,最近10年來,美國富翁捐贈給各類慈善組織的金額己超過2000億美元。
美國有線新聞網的創始人泰德·特納可稱得上是美國新一代慈善大亨的領軍人物,他1997年向聯合國捐款10億美元用于發展性的援助項目、這筆錢幾乎占了特納個人財產的三分之一。
比爾·蓋茨目前個人的財富已經達到大約500億美元,蟬聯世界首富12年。他平均每分鐘掙6659美元,與此同時,比爾·蓋茨還連續多年榮膺“最慷慨的人”稱號,成為世界上捐款最多的人。
雖然索羅斯在亞洲金融危機中招致罵名,然而他慷慨解囊,把50%以上的資產都用于慈善事業。
房地產商采爾·克拉溫斯基不僅把全部家財捐給慈善機構,并且捐出了自己的一個腎臟。
有人開玩笑說,美國富翁的哲學是“白天賺錢晚上捐”,這的確沒有言過其實。不論出于何種原因,這種現象的確是很多其他國家的富翁難以相比的。
“死而富有是一種恥辱”
受“取之于社會,還之于社會”這種宗教文化理念的影響,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進入暮年后把一輩子積攢起來的財富捐贈給社會,被傳為佳話。
1859年,美國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全國開始出現一股開采石油的熱潮。作為美國標準石油公司的創始人,當年的洛克菲勒憑著企業家特有的敏感,預見到這是一項既充滿風險又有利可圖的事業,值得一做。
隨著“石油帝國”的興旺發達,不少企業紛紛倒閉和破產,傾家蕩產者不計其數。在洛克菲勒大展宏圖的年月里,對金錢財富的癡迷和追逐被他視為人生最大的樂事。然而自打退休之后,這位世界排行榜上數一數二的大富豪卻一點也快樂不起來,因為他被許多人所唾棄。
洛克菲勒最終明白了一個道理:金錢和快樂不能夠畫等號。他決定改變后半生的生活,把慈善事業作為自己的追求,以惠及子孫,讓他們不再像自己那樣被“千夫所指”。洛克菲勒將“死而富有是一種恥辱”這種類似禪語的句子,寫在了自己的遺囑里,可見他對人生的感悟是何等的透徹。
“我只是這筆財富的看管人”
在當今涌現出的美國新一代富豪中,微軟創始人之一的比爾·蓋茨是冉冉升起的一位大明星。曾經有人計算過,像他那么有錢可以這樣花,買30多架航天飛機,或344架“波音747”,或15.6萬輛勞斯萊斯的“本特利”大陸型豪華轎車,或者拍攝268部《鐵達尼號》……
可事實上,富可敵國的蓋茨夫婦生活卻相當儉樸。比爾·蓋茨曾說過:“我要把我所賺到的每一筆錢都花得很有價值,決不浪費一分。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比爾·蓋茨沒有自己的私人司機,公務旅行他不坐飛機頭等艙而坐經濟艙,著衣也不講究名牌。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比爾·蓋茨對打折的商品頗感興趣,甚至不愿意為泊車多花幾美元。在日常生活中,他也從不擺闊?;楹?,比爾·蓋茨和妻子梅琳達很少去高檔餐館就餐,有時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才光顧。一般情況下,他們會選擇肯德基,或是一些咖啡館。惟一稱得上奢華的只有他們位于西雅圖郊區價值5300萬美元的住宅,宅內陳設相當簡單,并不是常人想象的那么富麗堂皇。
比爾·蓋茨之所以格外地引人注目,不僅僅是因為他名列世界富豪榜首,還在于他回報社會的寶貴熱情和責任感。他在一份聲明中動情地說:“伴隨巨大財富而來的是巨大責任,現在是把這些資源回報社會的時候了,而幫助困境中的人們是回報社會的最好方式?!边@位世界首富表態道,他的全部財富將用于捐贈,而不是留給自己的3個孩子。
(喻 盈摘自《華人時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