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京劇介紹到世界的第一人
梅蘭芳祖籍江蘇泰州。8歲學戲時,他并不是天才,只是非常勤奮刻苦。他10歲登臺,17歲成名,每年演出300天。對于京劇演員來說,梅蘭芳的外型條件也不是很好,眼睛近視,還眼皮下垂。為了讓自己的技藝更進一步,他專門養了一群鴿子,每天拿竹竿趕鴿子飛,于是眼睛有了神,胳膊也有了力氣。30多歲時他已經成為京劇四大名旦之首。
1919年和1924年,梅蘭芳兩度赴日本演出。日本對中國人名一向用日語拼讀法,連對李鴻章也不例外。但日本人敬重梅蘭芳,用他的本名來稱呼他。
當時,美國也通過駐華大使司徒雷登邀請梅蘭芳赴美演出。1930年2月16日,紐約百老匯第49街劇院首演中國京劇。當時正值美國大蕭條,原以為最多在紐約演3場,賣出一半票就不錯。沒想到,兩個星期的票被一搶而光。當時的美國總統給梅蘭芳寫信,祝賀他演出成功,并說自己因公不在華府未能看到他的精彩演出,十分遺憾,希望梅先生再來華盛頓演出。
梅蘭芳在美國巡演半年,他平時一周只演3場,而在美國一周演了8場。中國京劇一時成了西雅圖、紐約、華盛頓、舊金山、洛杉磯等大城市街談巷議的主題,當時美國各界的精英幾乎都去觀看。鑒于梅蘭芳的聲望,美國南加州大學和波摩拿學院分別授予他文學博士。
梅蘭芳是把中國京劇介紹到世界上的第一人,打破了歐美觀眾不看、不懂中國京劇的慣例,外賓到北京必看故宮和“梅戲”。
不給日偽演出準備以死相拼
1935年2月,蘇聯對外協會邀請梅蘭芳訪問蘇聯。那時去蘇聯都是坐火車從東北出境。但此時,東三省已淪為日本的“滿洲國”。梅蘭芳4歲喪父,家境貧寒,很小就經歷過八國聯軍入侵,種下愛國的種子。他聲稱東三省一天不收回,他一天不踏上“滿洲國”的土地。為此,蘇聯成立了包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愛森斯坦等名人組成的接待委員會,派出“北方號”海輪特地到上海接梅蘭芳到蘇聯的海參崴。梅蘭芳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演出15場,場場爆滿。
香港與梅蘭芳更是有緣,他第一次到香港演出半個月,由于各界挽留,又加演半個月。臨走,香港萬人歡送,不僅爆竹炸響,輪船還拉響長笛。有位80歲老人說,從未見過這樣熱烈的場面。1938年春,為了躲日寇,梅蘭芳再赴香港。1941年12月香港也遭淪陷,梅蘭芳返回上海,蓄須明志,抵制為日寇演戲。上海的戲院老板說:只要梅老板肯出場,馬上奉送100根金條,梅蘭芳不為所動。1942年秋,梅蘭芳推不掉日偽的演出,甚至注射過3針傷寒疫苗,高燒40度,才躲過災難。當時梅蘭芳也備好了安眠藥,準備以死相拼。
梅蘭芳不喝酒,不吃辛辣食物,他的飲食起居堅決服從舞臺。平時他生活規律,注意鍛煉身體,所以他的藝術生命越老越完美。
1959年新中國10年大慶,65歲的梅蘭芳排演大型劇目《穆桂英掛帥》,塑造了從未在京劇舞臺上出現過的老年穆桂英的形象。1961年5月31日,應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之邀,他為科學家演出《穆桂英掛帥》,這是梅蘭芳最后一次站在舞臺上。
周總理親自安排梅蘭芳葬禮
新中國成立后,梅蘭芳每年要在全國巡演4個月。1961年夏天,他準備到新疆參加鐵路通車典禮,繁忙中突感胸痛,住進北京阜外醫院。8月4日,正在北戴河開會的周恩來總理聞訊趕來,勸他聽醫生的話,等完全恢復,到哪里演戲都行。這時梅蘭芳感覺很好,醫院也撤了氧氣瓶等搶救設備。8月8日凌晨,梅蘭芳吃了幾塊餅干,再躺到床上時,心臟突然停跳。
1961年8月8日4時45分,梅蘭芳逝世,享年67歲。8月10日上午,北京首都劇場舉行梅蘭芳追悼大會,文化部副部長齊燕銘召集治喪委員會開會,傳達周總理的意見,打算將梅大師安葬在八寶山瞿秋白墓旁。但梅夫人福芝芳提出兩點要求,一是不解剖,二是不火化,葬在萬花山自家墳地,與王氏夫人并葬。這塊墓地是1929年梅大師為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明華購置的。當時王氏夫人在天津病危,正在香山小住的梅蘭芳當即為王氏尋找墓地。看了好幾個地方,最后他買下碧云寺東北萬花山的7個山頭17畝山坡地,萬花山與梅蘭芳的字“畹華”同音。墓園建在半山窩平出的一畝地上,梅蘭芳親自安排種下幾百棵松柏。
周總理同意梅夫人的意見,指示說梅蘭芳不僅屬于中國,而且屬于全世界,要國葬。
因為事發突然,梅蘭芳沒有遺囑,家人也沒有修墳的準備。周總理批準從國庫取出存放多年的一副陰沉木棺(陰沉木又稱烏木,質地堅硬,不腐不蛀,十分名貴)給梅蘭芳用,并由國務院安排在萬花山修建墓地。因為墓地底下是巖石,還動用了炸藥,修了40天,修出3個穴位。梅蘭芳在中間,王氏夫人的金絲楠木棺移到東邊。王氏夫人死去30多年,棺木漆仍然黑亮。梅夫人福芝芳1980年病故,葬在西邊的穴位中。
(吳 莉摘自《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