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當肖恩·墨菲在克魯斯堡慶祝他的第一世錦賽冠軍頭銜時,WPBSA(世界職業臺球和斯諾克聯合會)正為斯諾克的未來發愁,從當年的7月31號開始,煙草廣告必須在歐盟徹底銷聲匿跡,按照合同,墨菲奪冠的這一屆世錦賽,也是以煙草冠名斯諾克運動30年歷史的終結。斯諾克這項本屬于英國的運動,又在亞洲找到了第二個家。
為什么會選擇中國?
歐盟鑒于全歐洲每年65萬人死于吸煙引起疾病的事實,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禁除煙草廣告,并同時禁止歐盟國家間的文化和體育活動接受煙草商的贊助。
煙草廣告在歐盟遭禁,體育運動中受影響最大的是F1和斯諾克。在尋找下一步發展機會的時候,他們不約而同地把新興經濟勢力——中國作為市場戰略中的關鍵環節,于是F1上海站和斯諾克職業排名賽之一的中國公開賽應運而生。在WPBSA主席沃克先生2007年中國公開賽來華期間,又明確了將在上海繼續設立一站斯諾克大師賽的計劃。
與F1項比,斯諾克運動已經是第二次進軍中國。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戴維斯、懷特等斯諾克明星不斷到中國進行比賽,讓中國觀眾第一時間認識了這項流行于英國的桌上運動。當年的“健牌”杯斯諾克賽(這也是一個煙草品牌,可見斯諾克運動和煙草商關系的緊密),通過電視轉播將職業高手們出神入化的球技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中國人面前,大批青少年被吸引到臺球桌前,從而誕生了郭華、龐衛國等第一代中國斯諾克選手。正是有了斯諾克和其他臺球項目在中國20年默默沉淀和發展,當董荷斌、江騰一等華人車手還在F1門外徘徊的時候,丁俊暉等人已經躋身斯諾克一流高手行列了。
有了丁俊暉等本土球星的號召力,斯諾克中國公開賽短短三年已經大大提升了知名度和收益。從2005年第一屆比賽觀眾席上空空蕩蕩到2007年丁俊暉的首場比賽門票銷售一空,從2005年“裸奔”到2007年冠名贊助得以落實,中國公開賽逐步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
為什么中國會有適宜“土壤”?
將今天的中國和三十年前的英國相比,在斯諾克發展環境上,至少有三大要素極為相似。
從1976年斯諾克世錦賽得到煙草冠名開始,這項運動進入快速發展期。首先是有了煙草贊助的資金保障,其次是趕上BBC正發展彩色電視節目,斯諾克比賽成為一項重要的節目源,另外是戴維斯爵士的出現,他是第一位可以享受大眾傳媒放大效應的斯諾克球星。這三要素使斯諾克運動在上世紀80年代發展到頂峰:1985年世錦賽,丹尼斯·泰勒以18比17險勝戴維斯奪冠,被認為是歷史上最經典的一場決賽,更重要的是,那場比賽通過電視創下了1850萬觀眾的紀錄。
上世紀末開始,斯諾克發展的三要素一一瓦解。首先是在電視上失寵,英國天空等商業電視臺紛紛退出斯諾克運動。因為這項運動的節奏顯然和時代不符,而且盤局制的比賽越來越多地和電視節目的時間相沖突。目前,只有BBC這家英國最大的公共電視臺仍對制作斯諾克節目保持較大的興趣,并簽訂了世錦賽的轉播協議,畢竟BBC不像其他商業臺那樣面臨太大的經營壓力。其次,人們逐漸厭倦了戴維斯、亨德利等一干老面孔,斯諾克球星的吸引力在下降。所以墨菲奪冠后,他平時打球俱樂部的經理說:“我常看報道說斯諾克需要新的贊助商,肖恩就是一個最好的演示,人們并不希望每回都是奧沙利文贏。”第三,就是煙草廣告被禁之后,失去了最大、最穩定的比賽贊助,斯諾克運動立刻唇亡齒寒,球員的收入明顯下降。2006年世錦賽冠軍多特就比2005年冠軍墨菲少拿了20%的獎金。如果形勢繼續這樣下去,斯諾克運動必然一天天萎縮。
在急切尋找新買家的時候,丁俊暉出現了。斯諾克組織者們驚訝地發現,在這個少年的家鄉,有當年斯諾克在英國發展的一切條件。丁俊暉就像當年戴維斯在英國一樣,已經成為中國人的新偶像。一家斯諾克推廣公司的負責人說:“(2006年)讓丁俊暉呆在家里看世錦賽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如果他參賽,將吸引數以億計的中國人關注比賽。”2007年中國公開賽,盡管首輪即遭淘汰,丁俊暉仍然被媒體評為世界華人影響力的代表。可以說,沒有丁俊暉,就沒有斯諾克目前在中國的知名度。
中國的電視臺都不是商業電視臺,恰好可以承擔起BBC在斯諾克運動中曾經扮演過的角色。中國中央電視臺已經兩次因為丁俊暉的出色表現改變原定播出計劃,第一次是2005年中國公開賽期間,臨時推遲名牌欄目《足球之夜》的播出,第二次是2007年丁俊暉打進溫布利大師賽決賽,臨時高價購買轉播版權。2007年中國公開賽,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用整晚的黃金時間來直播沒有中國選手的場次,這在其他項目大都是難以想象的“待遇”,在國外的收費體育頻道中也不多見。
最具諷刺意味的共同點是,當2007年中國公開賽第一次有了真正的冠名贊助商時,人們還來不及歡呼,就發現那居然也是一個以煙草聞名的品牌。一項在歐盟幾乎在商業意義上面臨死亡威脅的運動,就這樣在中國找到了新生。
由丁俊暉和中國公開賽帶來的中國斯諾克第二次發展,讓中國很多從事斯諾克和臺球事業的人喜出望外,因為這將直接改善他們的生存空間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