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消息 科技部與解放軍總裝備部2006年12月29日召開大會,紀念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即863計劃)實施20周年。國務委員陳至立出席會議。
陳至立指出,“十一五”期間,863計劃要圍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拓展的戰略需求,引領我國高技術及其產業快速發展。
據了解,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楊家墀、陳芳允等四位科學家提出了“關于跟蹤研究國外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 1986年11月我國批準啟動以跟蹤國際科技發展、縮小國內外科技差距,力爭在有優勢的高技術領域有所突破為主要目標的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即863計劃。
20年來,863計劃已成為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特別是高技術研究發展的一面旗幟。
一是瞄準高技術發展前沿,突破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并引領相關領域創新發展。曙光4000A高性能計算機的研制成功,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第三個能制造和應用10萬億次級商用高性能計算機的國家; 二是針對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發了一批重大產品和系統,為解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提供支撐; 三是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培育若干產業生長點,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帶動傳統產業的升級; 四是培養和凝聚了一批高技術創新人才與團隊,造就了一批戰略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