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國ERP廠商始得益于對ERP概念的爆炒,終受累于ERP市場的魚龍混雜。于是,一場清洗注定不可避免,尤其對數量眾多的中小品牌的ERP而言更是如此。而原本地位穩固、相對安全的本土主力ERP廠商,也因為全球軟件產業的動蕩而被置于危機重重之中。于是,在中國ERP市場的各個層面,各廠商似乎都深陷“十面埋伏”。《計算機世界》本期獨家推出此篇深度報道,著眼于客觀地呈現本土ERP廠商的困境及其求生求存的奔突之態,希望能給業界帶來啟示與思考。
中國ERP產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臨界點和轉折期: 跨國軟件巨頭揮舞資本大棒步步緊逼,使得曾占據中低端ERP市場主導地位的本土ERP廠商如坐針氈; 而魚龍混雜的ERP市場已到了“正本清源”的前夜。情勢所迫,中國ERP廠商如何絕境求生?高端突圍抑或投奔互聯網能否成為他們的救命稻草?
與往年ERP廠商頻頻制造熱點、爆炒理念或產品不同,2006年ERP市場可以說沒有出現持續性的熱點。無論是2005年用友大肆渲染的“普及運動”,還是金蝶在2006年初大力推廣的“個性化”,調子都似乎越來越低,聲音也越來越弱。
在相對平靜的外表下,ERP正隱藏著一股裂變潛流。一方面,外資大腕正在運用資本優勢向中國軟件產業鏈進行全方位滲透,“狼來了”已經成為鐵板釘釘的現實,占據中低端ERP市場主導地位的本土ERP廠商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向食物鏈上游挺進成為國產ERP廠商不得已的選擇。
另一方面,在全世界90%以上的ERP市場被前10名的廠商所瓜分的背景下,中國1000多家號稱“ERP供應商”的國產軟件廠商中的絕大部分,注定將在白熱化的“泛ERP”戰場上陣亡。魚龍混雜的ERP市場已到了“正本清源”的前夜,眾多中小型ERP廠商開始改變商業模式,轉向互聯網尋求新的生機。
“ERP產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臨界點和轉折期。”金蝶(國際)軟件集團董事長徐少春、用友軟件高級副總裁高少義、浪潮集團高級副總裁王興山、神州數碼ERP副總經理李建東均做如此判斷。
ERP市場醞釀新變局,市場整合不可避免。在這樣的特殊形勢下,ERP各層面的廠商開始有各自不同的玩法和招術。但最終市場格局如何,可能要在兩三年以后見分曉。中國ERP廠商迫切需要做的是,盡快抓住“很短的時間差”,利用自身優勢整理資源,找到并確立自己的優勢生存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