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中國企業正滿足于獲取專利時,IBM已開始開放其專利了——在共享與競爭正變得同等重要的產業環境中,“和諧IT”是否應成為 產業發展的目標?
中國的崛起,引起鄰居的警惕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每屆亞運會我們都狂掃半數的金牌,在我們看來是國力強大了,在外人眼里何嘗不是示威。
為什么會這樣?從根本上來說,中國人缺乏共享的胸懷,希望通過共享別人而讓自己獲益的倒是大有人在。沒有共享的心態和胸懷,也就無法成就真正的創新,也會太在意保護自己的產品,而處處設置障礙,以致整個產業受害。
一些政府部門占有很多的資源,卻不充分共享,卻口口聲聲鼓勵創新,非常可笑。沒有共享的氛圍,創新的種子又怎能長成大樹?
過去我們忽略了很多創新,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為何不是創新,難道久遠了就失去了創新的時代氣息?創新也一定局限在專利的獲取,或者能夠制造出來一個東西就號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嗎?這簡直就是對創新的侮辱。
反觀,在專利保護到一定程度而有可能導致創新散失的時候,我們發現了一些可喜的變化。把專利共享,成就整個產業,也成就了創新。IBM把自己的多項專利公開,還無償提供Power 405的設計代碼;SUN早就公布了Solaris的源代碼,還公開了處理器的設計IP,此等氣度,乃是為何?很多優秀的軟件產品,本身都是公開源代碼而實現代碼的優化和進化的。Unix就是很好的例子,現在還有OpenBSD、蘋果的MAC OSX。以中國廠商目前的心態,估計不會做這種有投入沒收益的事情。
如果我們把什么IP都自己封裝,如何可能推動一個產業的發展?當所有創新都是細枝末節的時候,我們的廠商的確需要在產業的圈子之內,實現專利的共享。整個產業發展了,企業才有生存和發展的可能。
從大面上說,我們現在講究建設和諧社會,但卻忘了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即共享。沒有共享,是不可能和諧的,貧富差距的擴大,都有可能導致各個階層的仇視和不和,沒有共享的心態分享財富,也將帶來種種不安定。
現在是我們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了,也是我們這個行業捫心自問的時候了,沒有共享的基礎,和諧豈不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