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8日,信息產業部召開了第六屆信息產業重大技術發明評選結果發布會。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朱高峰、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俞忠鈺,及入選信息產業重大技術發明的單位代表出席了會議。
據了解,為了進一步引導和推動信息技術創新,宣傳和弘揚創新精神,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從2001年開始,信息產業部每年都舉行行業內重大技術發明評選活動,這次已是第六屆。6年來,技術發明評選的規模和影響不斷擴大,涵蓋的技術領域越來越廣。這次有近百個項目參與評選,涉及計算機、軟件、網絡與通信、數字音視頻、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等多個領域。
婁勤儉在評選活動上指出,以前很多技術發明的評選模式都是“申報-撥款-驗收”,這種形式固然必要,但僅以項目的完成為標準,沒有從市場的占有率和專利的擁有量來考核是一種缺憾。他強調,重大發明評獎活動的目的是引導企業重視專利,企業要充分認識到,“擁有獨特的技術才能獲得獨特的利潤”,努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并通過市場來檢驗成果。同時,政府也要營造鼓勵自主創新的發展環境,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
近年來,我國在創新上有很大發展,但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核心技術的掌握上還有很大差距。婁勤儉表示,對企業創新,信息產業部將通過在政策方面給予支持,通過認真組織信息產業的科技重大專項,在核心電子器件、通用芯片、基礎軟件、新一代寬帶無線通信等領域重點突破,他鼓勵企業承擔專項實施任務,以專項為核心,通過上下游配套,打造完整產業鏈,成體系地向前推進。
婁勤儉認為,目前我國企業在信息技術領域掌握的核心專利,與我國產業發展規模不成正比,主導和參與國際標準制訂的企業也較少,因此,國內企業應該通過知識產權制度的研究,積極投入到國內標準制訂和國際標準化組織中,增大話語權。他希望信息產業重大技術發明入選企業能夠在行業內起到排頭兵的作用,成為自主創新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