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內網一周年慶才過去3天,用戶今天再登錄校內網的時候,那個熟悉的美女logo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5Q校內網”的圈。從模仿Facebook,到找到新的東家,校內網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今天,校內網的老大已不是我們那位看起來書生氣十足的王興同學,而是中國互聯網的“大老虎”——陳一舟。
大多數學生族可能并不了解陳一舟和他的千橡互動,可千橡互動旗下的網絡社區幾乎是所有網蟲們耳熟能詳的,從當初的Chinaren,到現在的貓撲、5Q、魔獸世界中國,以及Donews、斑馬網、人人網等獨立網站都屬陳家軍。
校內網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校園SNS。曾經,陳一舟指望5Q打敗校內網,如今,“陳老虎”把對手生吞了,再次印證了資本市場的那句老話——“如果你不能打敗它,就收購它”。這容易讓人聯想起前不久Google對Youtube的并購。消息靈通人士透露,千橡收購校內花了200萬美元。當然,這些銀子用戶是看不見的,王興團隊的創業者們在摔打過后,嘗到了甜頭。
王興出售校內網是有理由的。目前,任何一個Web2.0的網站都沒能依靠自己做大做強,MySpace不能,YouTube不能,校內網也不能。這些網站最大的問題就是盈利模式的缺乏。Web2.0的理念是網站提供平臺、用戶提供內容,網站擁有的資源是用戶群,但這很難直接轉化為商業價值。這樣,一方面要投入人力物力,承擔服務器、帶寬等運營成本,又不能在短期內實現收益,對于燒錢的互聯網來說,小規模的公司的資金鏈遲早會出現斷裂。
校內網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找一個資金靠山是王興們當前無奈而又必然的選擇。
當然,校內網的創業者是否有些急功近利,校內網是否找到了一個好的靠山,這一點還有待觀望。畢竟,陳老板八爪魚般的投資并沒有給互聯網帶來多大的驚喜:千橡旗下網站“同質化”、定位不明晰、業務重疊等問題還有待解決;畢竟,陳老板的風投也是有限的,當陳老板的資金鏈斷掉了,校內網等兄弟網站還會賣給誰?
2007年才剛剛開始,校內網需要變化,沒有變化就無從發展。收購帶來無盡聯想的同時也帶來了憂慮。需要提醒校內網運營者的是,要求同學注冊真實資料,就要遵從商業道德,善待個人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