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是國產服務器也是曙光的必由之路,更是新時期的“科技新長征”。
多年來,國產服務器在中高端產品線上的努力并不是沒有可表之處,然而,當IBM、惠普、戴爾等服務器大牌在制造上完成本地化布局之后,他們堅定地選擇了低端低價的攻擊策略,那些一直堅守在國產服務器陣營的經銷商也正感受著國外品牌強勢的市場沖擊,眾多國產服務器廠商尤其是一些中小品牌開始真正面臨被擠出市場的困境。
從2006年年初的渠道戰略到服務超越,再到產品技術的不斷完善,曙光公司為了能在國產服務器行業中脫穎而出在不斷地努力,在2006年IDC最新公布的第一季度中國服務器市場的銷售數據中,曙光公司以4382臺的銷量、1900萬美元的銷售額躍居服務器市場國產品牌第一位。
盡管如此,我們也看到了2006年國產服務器的聲音并不是很響亮,很多廠商在業界甚至都沒有動作。曙光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給人的感覺依舊是不溫不火。對此歷軍解釋道:“我們要理性地看待內部和外部的環境,穩健地建設和發展。曙光的發展不會是百米沖刺,而是馬拉松; 不是逛街看熱鬧,而是長征鬧革命。”
曙光是國內第一個決定和AMD合作的服務器廠商。到今天,AMD在國內市場的份額逐步上升,這證明了曙光當初的選擇沒有錯,曙光的平衡術再一次發揮了效應,然而對這種左右逢源的做法,也有人擔心用兩家的產品會比獨抱一家所花費的成本要高,在產品成本上沒有優勢。對此,歷軍并不否認,而是說:“一個企業要做大做強,不是靠一時貪小便宜,而是追求長久發展,眾所周知,前不久國際上最大的服務器提供商Gateway也宣布了與AMD的合作,這說明未來一定是產品線越豐富越好,而不是搞壟斷。”
展望2007,歷軍覺得他最想做得就是“融資”與“上市”。當初,在曙光天津產業基地建成時,曙光的資本問題曾一度成了媒體熱炒的話題。歷軍也正面回答了記者的問題,“曙光公司、航天信息及其旗下航天聯志,無論是誰被誰合并,那也只是合作關系不同而已,曙光的品牌將會永遠存在。”盡管2006年沒有結果,但我們依稀感覺到并購案并沒有結束,也許在2007年的某一天會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