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期以來以技術為主導的時代,我們亦步亦趨地跟隨著技術的發展方向,卻忘記了自己真正的存在價值。健康網絡的設想令我們有如醍醐灌頂一般:噢,現在應該是技術服務我們的時候了!
在追逐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時候,我們往往忽略了對健康的應有關注。每年一次的體檢似乎能夠解決一些問題,但是這遠遠不夠。
現今的IT技術有可能實現一個監控網絡,它可以根據用戶的需要,設計一個身體的傳感器,根據需要監測用戶的心跳、血壓、呼吸、血氧濃度血脂等參數。以此為基礎,我們還可以把這些數據構筑成為一個網絡,使用無線傳感器網絡或是目前的GSM/CDMA無線網絡,進行數據的收集,并且在后臺加以整理,形成真正有用的醫療支持數據,從而大大減少病人在檢查方面所消耗的漫長時間。
在這里,我們不是說要建立一個內容的健康網絡,而是說建立一個監控健康的網絡。為了能夠實現數據的采集和整理,我們不僅需要配發一個小巧的監控儀器,還需要跟網絡聯結起來,構筑遠程的監控系統。
千里之外的健康監控
我們的一個設想是,通過穿戴、佩帶一些設備,甚至是接觸床墊這樣的,就能夠對一個人的健康生理指標進行監控。初期的想法是通過集成在一個小模塊的傳感器,進行數據采集,然后這個數據可以選擇自己存儲,或者是通過網絡傳輸。
健康網絡中需要醫生的后臺支持,通過連接有優勢資源的醫院和醫生,把大部分的資源放到家庭里面去。一些輕微的病癥,遠程監控就能決定什么問題,從而也把每個人或者每個家庭納入到完善的醫療環節中。對于那些人口數量龐大而優勢醫療資源相對較少的國家來說,健康網絡無疑是醫療資源最大化的最好方式。
我們或許還沒有機會嘗試這樣的網絡,但是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你要出差,而無法照顧自己的孩子,或者是愛人或者是父母的時候,就可以通過這個網絡進行監控,并提出合適的建議。
對于那些經常需要坐著工作的人來說,這樣的健康監控有可能會根據狀況的不同,建議他們選擇適當的休息,或者根據身體的變化選擇最恰當的鍛煉方式,乃至藥物的治療。
在健康之外,是構筑基于健康數據的網絡系統。從事醫療器械并且擁有美迪醫療網的王笙黎的設想是,在城市里開展健康地圖的建立,這個地圖排除一般的設施,只把影響健康的單位放入其中,給用戶以最好的便利。他還設想,這個健康網絡能夠鼓勵用戶進行主動的健康方面的消費,而不是生病之后才被動地醫療花費,這兩種方式在量級和程度上也是有著巨大差別的。
健康網絡將是一個龐大的計劃,它不僅可能調查每個人,也讓長時間的數據收集整理成為可能,針對這些數據可以盡早制定和選擇合適的醫療手段與藥物,而這在以前是不可思議的。
針對一些用戶對個人隱私泄露的擔心,王笙黎設想的健康網絡也提供廉價的監控設備,這些設備是把數據寫入CF、SD等閃存卡,自己進行管理和判斷。在需要的時候,人們可以通過手機或者其他手段連接自己的電腦,對自己的健康狀況進行評價和管理。
健康投資的增值
正是因為看到健康管理的發展新趨勢,日立在2005年推出了無線傳感器網絡,可以針對一些特殊群體進行健康監控。耐克在它的某些跑鞋里加入了可以統計運動情況的傳感器,以幫助愛好運動的人自行選擇合適的強度和節律,甚至還可以發現為什么容易受傷的秘密,或者什么樣的運動方式比較容易疲勞等。最近的新聞告訴我們,已經有人開始制造可穿戴的設備,從而監控自己的健康狀態。微星更是快人一步,它已經把監控心電圖的設備做在了筆記本電腦上,人們可以像看股市行情一樣,看到自己的心電圖變化。
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說明人們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醫療端,而是開始更早地考慮健康問題,從而提高生活水平。當然,醫療費用昂貴也會讓很多人選擇自己監控自己。
王笙黎認為,吸引用戶對健康投資才是健康網絡盈利的終極來源。他們將有目標地針對一些用戶群進行健康管理的方案,從而讓用戶在盡可能早的時候進入健康投資,而不是生病之后才有健康投資的概念。對一些需要特別照顧的病人或者是老人,健康網絡可以實時監控他們的身體狀況,一旦出現呼吸、血壓等方面的異常,都可以在第一時間通知急救。加之這些數據的事先收集能夠大大縮短診斷的時間,從而為用戶贏得寶貴的治療時間。
健康網絡的好處還在于能夠統計自己的健康狀況。一般情況下,多數人的體檢表格不會保留太久,因而無法對自己身體狀況的細微變化做出判斷。一旦擁有了這種監控設備,人們可以發現很多問題,無論是繼續保持健康狀態還是進入診療階段,這些數據都是很有用的參考數據,其意義之大難以估量。
健康網絡的維系在于用戶對健康的投資和消費。王笙黎的健康網絡初期采取會員制,通過低價銷售或者是贈送的形式為會員配備健康網絡設備,之后再考慮融合他們現有的醫生和醫院資源,構成后臺支持系統。會員通過該網絡進行的健康消費,都將有助于這個健康網絡的成長。
雖然健康網絡的建立還沒有先例,但我們希望那些能夠有幸使用這種網絡的人群收獲到無與倫比的健康,這才是健康網絡建立的本因。
鏈接:誰需要健康網絡
健康網絡系統連接了用戶和醫療機構,并且通過后臺的數據處理對個人健康的管理進行指導,從而形成完善、成熟的健康管理系統。如果把健康看作是我們自身的資源,我們就應該采取一定的手段去管理它。
鍛煉是一種管理方式,吃藥也是一種管理方式。從傳統的醫療角度來講,病在腠里比病入膏肓容易治療得多,健康網絡的目的就是讓人們盡早發現自己的問題并將之處理在未發狀態。
我們不可能也沒有條件給每個人配備一個醫生,而健康網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扮演這個角色,讓人們像管理電子郵件一樣了解自己的情況,從而做到心中有數。
最需要這個監控網絡的,是那些身患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他們需要長時間的監控,甚至在晚上的時候,而這借助傳統的醫療手段是無法實現的。另外,對于軍人、飛機的駕駛員,還有從事一些特殊行業的人,譬如醫生本人,如果這些人能夠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了如指掌,將會有利于提高整個人群的生活水準。
當然,體育訓練也可以使用這樣的監測設備,首先看運動員是否達到了足夠的訓練量,或者根據統計數據制定適合個人的訓練方案。健康網絡的建立,將對這樣的活動相當有利。
有人可能認為這樣把人機械化了,成了一個機械人一樣。王笙黎認為,為什么醫生是醫生,這是因為他們有監控身體狀況的工具和方法。如果我們把這樣的工具平民化,就有可能讓幾乎所有人都有一個醫生在身邊。這個網絡的價值不僅僅在于能夠監控自己,還在于它能夠隨時提醒。
最后,現在的傳統醫療模式可能真會有所改變,一旦這個網絡監控到一些人的問題,比如血壓的異常變動,生理數據的大幅度變化,都會使得網絡發出警報,并且轉變人們既往看病的方式,不是病人找醫院,而轉變為醫院找病人。
另外,雖然現在的設備無法完全跟醫院相比,但是隨著超聲波成像技術的成熟,我們或許不需要去醫院體檢,而是在一個規模較大的單位就可以實現,譬如我們報社這樣規模的群體里面,就可能會有連接網絡的超聲波成像設備。
我們設想這個網絡的根本原因在于,盡管IT從技術上已經可以達到納米級別,超聲波馬達的位移級別可以控制在40nm以下,但是我們的生活是否真的有過根本性的變革?沒有,不僅是網絡還是電腦本身,除了加快某些進程外,并沒有得到質的提高。那么,IT技術轉入服務如健康管理這樣的產業,就會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吳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