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 點:兩芯片巨頭利潤率下滑對推進產業是好事,但對于下游的PC廠商來說并一定就是好事。
價格戰從來都是把雙刃劍,英特爾和AMD兩芯片巨頭之間利用降價進行的市場爭奪戰,都傷害到了自身。
英特爾發布的最新財季報告顯示,由于同主要競爭對手AMD大打價格戰,英特爾第四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39%。同樣,價格戰也讓AMD“元氣大傷”。
在英特爾發布財報的前幾日,AMD發布業績預警,稱預計第四季度凈利潤將大幅下降,AMD業績沒有達到預期也是受困于芯片價格下跌。兩芯片巨頭利潤雙雙下滑,由此可能也會引起相關的或連鎖的反應。
盡管這兩家芯片企業的利潤減少了,但英特爾毛利潤率還是達49.6%之高,與它的不少下游PC廠商僅幾個百分點的毛利率相比,還屬于賺取“壟斷利潤”階段。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出,競爭給產業帶來的好處和給下游廠商帶來的議價空間。競爭、降價和新產品推出加快,對用戶來說是好事,可以花更少的錢體驗最新的技術和產品。
然而華爾街投資人士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利潤率的下滑。業績消息發布后,AMD和英特爾的股價應聲下跌。通過降價來搶奪市場,但往往犧牲了利潤率。華爾街一向不歡迎的就是這種策略。英特爾與AMD的價格戰,在過去一年中,英特爾股價重挫近15%,AMD股價更大跌近一半。如果兩公司不能給出令投資者信服的利潤提升空間,投資者還會繼續“用腳投票”。
投資人的不滿不僅反映在股價上,也會直接向公司的管理層施壓。事實上,英特爾接連幾個財季的利潤不佳,已經引起了一些股東對英特爾管理層的質疑。曾有股東建議英特爾的管理層要向惠普學習(惠普公司前任CEO卡莉就是因為過渡追求份額、忽視了利潤率而“下課”,而新任CEO赫德因提升了利潤率而大受華爾街歡迎)。
在華爾街的壓力下,如何提升自身的業績,平衡好收入和利潤增長之間的矛盾是必須考慮的,也許他們會為此調整自身的策略。英特爾預測毛利率在今年不會有明顯提升,這暗示英特爾依然會竭盡全力奪得更多市場份額,圍剿AMD處理器現有市場。英特爾中國區總經理楊旭最近在接受本報獨家采訪時也表示,今年要繼續降價,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看來英特爾真正把以前眼里的“小字輩”當回事了。
2006年,AMD憑借其卓越的芯片技術,不斷擴大其在芯片市場上的市場份額。為應對AMD咄咄逼人的氣焰,英特爾也采取了削減產品價格的策略。AMD“動作過猛”驚醒了“沉睡中”的巨人英特爾。
英特爾在價格上進行反攻的同時,在推新產品上下足了功夫。不但酷睿2雙內核PC芯片和至強5300服務器芯片在性能上已經超過了AMD的臺式機和服務器芯片,四內核芯片已經領先AMD推出,而且英特爾首款45納米產品將于本季度正式推出。
AMD發出業績預警對AMD自己也是一個警示,也許AMD的未來會發生逆轉。從實力和財力上,AMD和英特爾都不在一個數量級。面對英特爾的強勢反攻,AMD能招架得住嗎?會不會改變去年激進的市場戰略?挑戰英特爾,AMD后勁是否足夠?
這兩大芯片巨頭的產品和策略的任何風吹草動都直接影響著下游廠商的選擇甚至是命運,下游的PC廠商也需要隨之調整自身策略及與芯片廠商的合作方式:如何增強自己的議價能力?產品技術更新換代速度變快、新產品不斷推出,如何把握好新產品跟進策略和時機?解好這樣的選擇題,對于PC企業來說很關鍵。
就國內市場看,Intel和AMD在年初積極整合合作伙伴陣營,為2007年的“芯”戰爭布局。最近傳出七喜放棄多年來跟英特爾獨一合作而與AMD簽約合作;據說英特爾陣營的“鐵桿”TCL最近也有“變芯”的打算,與AMD關系曖昧。但選擇與誰合作,不但要看眼前怎樣對自己有利,更要慎重、長遠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