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在臺灣發行10周年,在第十五屆臺北書展期間,旗下的香港三聯書店、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商務印書館、萬里機構、新雅文化事業、知出版有限公司和百利唱片聯合以“打造地域華文書閱讀平臺”為題參加書展,為了更完整的向臺灣讀者展示集團的最新出版,租用了24個展位,成為香港最大規模的參展商。集團每個展位的頂部貫穿了一條S型的招牌,內載有集團在臺發行10周年的大事紀,與讀者重溫集團每本經典圖書在臺發行的實況。另外,集團在展位近出入口處設有“閱讀香港”專柜,圖書以“香港名人/企業”、“香港歷史”、“香港文學散步”、“香港影視”和“香港生活”等,讓讀者通過閱讀集團相關的出版物,一窺香港豐富多元的歷史和發展,樹立集團具國際視野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集團圖書在這次亮相后,其中像《一章木椅》(香港三聯書店)、《我們為何在此?》(香港商務印書館)、《我們這樣想世界》(香港商務印書館)尤其引起臺灣媒體的關注。
作為華文圖書市場重要的一員,過去十年,香港聯合出版集團一直努力不懈地與兩岸三地出版同業共同建立一個能打通華文出版的平臺。
要搭建能打通華文出版世界的平臺,必須有完整的市場通路和網絡。為此,集團成立了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在香港已建立了廣泛而完善的發行網絡。從2007年起,集團在臺灣正式委托臺灣聯合出版公司經營臺灣地區的發行業務,發行集團和其它港版圖書。此外,2005年集團也在內地建立了廣東聯合圖書有限公司,協助香港和臺灣業界拓展內地市場。除了發行以外,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集團持續大量采購臺灣最新、最優質的圖書引入香港,聯同集團屬下門市,形成了臺灣圖書在香港最重要的銷售通路,豐富香港讀者對臺灣文化的了解。透過這個橫跨兩岸三地的網絡,促成了華文圖書市場的互通。
面對全球化和跨地域發展的大趨勢,集團認為廣闊的文化閱讀品類和文化視野能推動社會發展和人才培訓,這也是人類適應全球化發展的重要元素。為了打開大中華讀者的閱讀眼界,除了持續引入臺版圖書到香港,滿足香港讀者的需求外,集團也憑借對世界多元文化的認識和開闊的國際視野,不斷出版適合海內外華文讀者的圖書,補充兩岸三地讀者的文化野視,建立華文出版跨地域閱讀市場,更好地實現為全世界中文讀者服務的理想。
集團以香港為基,溝通海內外,國際視野廣闊。從1997年開始,委托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集團圖書,到 2006年,集團在臺發行的圖書已接近4000種。2007年,集團正式委任臺灣聯合出版有限公司作為臺灣地區的總代理。
為了把集團圖書更立體呈現在讀者面前,加強與同業的溝通和合作,集團在臺北書展期間,舉辦了一系列不同規模的活動,包括集團展位開幕式、與同業和傳媒共聚晚會、各出版社作家與讀者在信義誠品書店會面,暢談著書心得等等,以期把香港文化與廣泛的閱讀視野帶到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