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市委啟動今年“作風建設年”活動之際,我們市委機關刊物鄭重推出公仆楷模——梁平縣虎城鎮黨委書記鄧平壽的“特別報道”。鄧平壽堪稱干部作風的典范,他是基層領導干部的杰出代表,值得重慶的廣大干部學習。
鄧平壽在梁平縣偏遠的虎城當了20多年基層領導,縣委兩次安排他到縣里任職,最近一次還是升任副縣級干部,但他總是請求組織上把他留在虎城。他說:“鎮里的百姓挽留我,我的任務沒完成,我不能離開虎城。”他說的“任務”,就是“現在虎城的村公路硬化才達到95%,組公路硬化才達到70%,只有80%的村民吃上了自來水和安裝了加密電視……我的目標,就是要讓這一切都變成100%!”他頑強拼搏,默默奉獻,直到倒在工作第一線。
鄧平壽具有優良的思想作風。“做什么事,都要貼近群眾的心,把準群眾的脈。”這是他掛在嘴邊的話。群眾,是他思想的“起點”和“落點”。正是有這樣的思想奠基,他一輩子為百姓無怨無悔地付出才有了堅實的依托。
鄧平壽具有優良的學風。他是一個“沒有文憑的學習型干部”。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書架上除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書籍,還羅列著《公務員能力建設》、《商品知識》、《我們身邊的哲學》……這不是用來裝門面的,“他白天在村里跑,黃昏回來,就在辦公室看書看報”。由于他學以致用,善于與時俱進地解決虎城發展中的新問題,所以他頭腦里原先根深蒂固的“虎城偏遠,只有農業才有搞頭”的觀念,才更新為“鎮的發展,必須依托企業和場鎮建設”的新思路。
鄧平壽具有優良的工作作風。虎城7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哪棵桑樹樹干沒刷白,哪條路垮了塊石頭,他都曉得;一位投資老板說,鄧書記沒有華麗的語言,只有實實在在的行動。由于他事事身先士卒,對工作認真負責、勤勤懇懇、講求實效,因此,他帶領群眾創造出修公路和蠶桑工作在全縣“絕對第一”的業績就不足為奇了。
鄧平壽具有優良的領導作風。他“用腳踏平了辦公室與田間地頭之間那道坎”。他說,“農民的問題在地里,我坐在小車里,農民不得會來找我說話辦事”。遇到難事,他堅持“打牛腦殼”親自上,親民為民,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是他領導作風的“根”。
鄧平壽具有優良的生活作風。一件毛衣,他穿了二十幾年,胸前爛了個大洞,還舍不得扔。可這個“一臉滄桑的漢子”心頭有愛:在外,他捐資墊款,扶貧濟困;回家,他為八十老母洗腳、暖腳,他挑糞、砍豬草、喂魚……不管多晚、多累,自己的衣服,從來不讓辛勞持家的妻子洗。當了幾十年干部,他沒留下一張存折。他自覺遠離誘惑,修養品性,在清廉與坦蕩中,保持著一個共產黨人的本色。
以人為鏡明得失。在鄧平壽這樣的干部面前,相信我們有的干部一定會臉紅、心跳,無地自容。
鄧平壽的作風應當在我們的干部隊伍中發揚光大,這在虎城百姓的淚光與期盼里得到了充分印證。
如果我們的領導干部都有鄧平壽這樣的作風,我們的干部隊伍一定會受到百姓擁戴,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系一定會更加鞏固,社會和諧進步的步伐一定會邁得更快。
鄧平壽作風的感召意義,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