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圣西多有個養馬場,他允許我在他的房子里為青年風險項目舉行籌款活動。一次,他指著我向來賓介紹說:“我想告訴大家我為什么讓杰克在這里籌款,事情要追溯到另一個人的童年。”
這個人的父親是個巡回馴馬員,總是從一個馬場跑到另一個馬場、從一個馬廄跑到另一個馬廄去訓練馬匹。結果這個孩子總是不斷換學校。
到了高中,有一次老師讓學生寫作文,題目是《我的夢想》。那孩子寫了整整7頁紙。他的夢想是擁有一個養馬場。在作文中,他畫出了理想中的養馬場,包括所有馬廄及跑道的位置,還有4000平方英尺的主樓和200英畝的夢幻牧場。
兩天后作文發下來了,第一頁上批了個大大的“不及格”,老師在邊上還批了一行小字:“課后來見我。”充滿夢想的孩子問老師:“我為什么不及格?”老師說:“對像你這樣的孩子來說,這完全是不切實際的夢想。你出身于巡回馴馬員家庭,什么條件都沒有。建一個養馬場需要很多錢,你根本無法承受。”老師又說,“你可以重寫一篇,目標現實一些,我會重新考慮你的得分。”
一周后,孩子仍把原來的作文交了上去,毫無改動。他對老師說:“你可以不改分數,但我不改夢想。”
…………
說到這兒,朋友轉向來賓:“你們正坐在我的4000平方英尺的房子里,我那篇作文鑲在鏡框里,就掛在壁爐上方。”他又說道,“兩年前,那位老師帶了30名學生到我的馬場過了一周。老師在離開時說:‘我年輕時是個偷夢者,那些年我偷盜了許多孩子的夢想,多虧你有足夠的勇氣抓住自己的夢。’”
(摘自《意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