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言”遭禍:令人警醒的事件
據《天府早報》報道,核工業成都機電學校老師肖坤華因寫了一封《致全體師生員工的公開信》,并在《公開信》中羅列了學校存在的諸多問題,從而被學校辭退,肖坤華先后向有關部門申訴。2006年3月21日,四川省教育廳作出維持學校對肖坤華的處理意見決定。同年4月初,肖坤華將四川省教育廳告上法院。
據《山西商報》報道,2005年2月26日,榆次購物中心商廈內一介休籍女子從4樓跨出護欄跳下摔死在商場天井內的噴泉池旁,該女子留有遺書,警方已確定死因為自殺。據知情者講,該女子是介休紡織廠職工,因多次到有關部門反映問題得不到明確答復,一時想不開自殺身亡。
據《江蘇法制報》等媒體報道,安徽省五河縣第一中學的兩名教師,因不滿上級指定的校長任命考核,編發手機短信給縣里有關部門領導,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不但遭遇降級、撤職處分,還被拘留了10天、罰款500元。其中一名教師被帶進拘留所之后,警方才發現他是人大代表。
近年來,像這樣因“言”遭禍的事例,可謂不勝枚舉,這些案例說明,目前民意訴求表達渠道不暢、公共政治言論空間缺失的局面亟待扭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區參與群體性事件的群眾,有不少本身并沒有直接利益訴求,而是因為長期積累了不滿情緒,借機宣泄。導致社會情緒出現這種異變的主要因素,是一些地方無視民意訴求,導致民意訴求渠道不暢。防民之口,勝于防川,如果阻撓民意表達,將民怨淤積于底層,長此以往,將會使社會沖突一觸即發。
民意訴求:為何“渠”不寬“流”不暢
結合近幾年發生的典型案例分析,筆者認為導致民意訴求渠道阻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些黨員干部思想意識上出了問題,群眾觀念不強。對待群眾上訪,少數干部不是熱情接待,耐心解釋,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而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甚至和上訪群眾對立起來。有些黨員干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頑癥久治不愈,也是造成民眾訴求難的重要因素。還有一些地方政府對信訪者進行欺騙甚至打擊迫害,更是直接堵塞民意,導致民怨。據中國社科院調查,一些地方政府使用各種手段攔截上訪人進入上級黨政機關已是公開的秘密。
訴求渠道本身存在諸多缺陷,導致民眾訴求受阻。各級黨政部門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不作為,造成問題堆積;處理信訪事項層層轉辦多,立案率低,徹底解決問題的少;信訪部門責重權輕,對產生信訪事項的機關督促力度不夠;對因行政不作為或侵犯群眾利益引發越級信訪的行政行為缺乏明確的責任追究機制……此外,訴求渠道方式和手段過于陳舊單一,影響處理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民意淤塞。
三管齊下:暢通和拓寬民意訴求渠道
暢通信訪渠道,實行陽光信訪。要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手段,不斷開辟新的信訪渠道,建立信訪工作信息系統。各級黨委政府立法司法機關可充分利用現有政務信息網絡資源,建立本行政區域的信訪信息系統,并實現上下信訪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可組織社會團體、法律援助機構、相關專業人員、社會志愿者等共同參與,依法及時合理處理信訪人的投訴請求。
建立健全完善的政治參與體制。需要進一步加以完善的制度,主要有選舉制度、聽證制度、信息公開制度、參與立法制度、對公職人員的評議制度、人民陪審員制度、公民批評建議制度等,以滿足人民群眾的政治參與意愿。特別是要加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充分發揮各級人大、政協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職能作用,進一步暢通和拓寬民意訴求的主渠道。
充分利用網絡優勢,拓寬民意訴求渠道。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網民數量規模的不斷擴大,以超時空、高速度、多媒體、大容量和交互性為特點的互聯網已經成為民眾表達意愿的一個新平臺。在網絡平臺上,身份的匿名和交流方式的便捷,使得民情民意的表達有了更高的自由度和更大的空間,在傾聽民聲、廣納民意、集中民智、服務民眾、密切干群關系、方便民眾參與公共事務、推進民主決策、加強監督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各級政府網站可以開設官民互動網絡論壇,使民眾得以在官方提供的公共平臺上自由表達意愿、參與公共事務,對政府改進工作建言獻策;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要安排專人負責在線回復工作,認真解答民眾訴求的問題,提高公眾參與的質量。
(作者系重慶社科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