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邱曉華涉嫌重婚說起
樵 夫
最近,中央紀監部門嚴肅查處了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邱曉華嚴重違紀案件。與其他落馬貪官不同的是,邱曉華除了收受錢財外,還涉嫌重婚犯罪。
堂堂正部級高官竟然涉嫌重婚犯罪,不能不讓人憂慮領導干部的生活作風問題。時下,在相當一部分干部眼里,生活作風問題不算什么問題。一些官員自認為生活作風是“個人自由”,吃喝玩樂是“工作需要”,縱欲放任是“享受生活”,治理此類問題是“小題大做”。于是他們“家里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不以驕奢淫逸為恥,反以有多少個情婦為榮,從思想深處不拿生活作風當回事,并因此誘發大量違法亂紀的行為。
應該說我們黨是十分重視領導干部包括生活作風在內的作風問題的,然而回顧一下近年來查辦的腐敗案件,多數腐敗官員都是因為有了經濟問題而后才查出了生活作風問題,很少有官員僅僅因為生活作風問題而受到追究。無論是成克杰、胡長清,還是畢玉璽、李真等,包括這個涉嫌重婚犯罪的邱曉華,都是先拔出了經濟問題的“蘿卜”,再帶出生活作風問題的“泥”。這一現象說明,在查處腐敗分子時,我們的思路和機制還需要完善。
令人欣喜的是,在中紀委七次全會上,胡錦濤總書記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講操守,重品行,注重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這是我們黨首次對領導干部的生活作風提出的特別要求,意義非同小可。可以預見,今后,領導干部的生活作風問題,將會越來越受到“關注”:以前是先拔出經濟問題“蘿卜”再帶出生活作風問題的“泥”,今后則有可能是先發現生活作風問題的“泥”,再拔出經濟問題的“蘿卜”。
治污先治官
○ 許貴元
2006年,全國共發生161起嚴重環境污染事故,平均不到三天就發生一起;國務院在年初提出的能耗降低4%、污染物排放降低2%的目標,沒能實現。今年,有關部門提出了治污先治官的新思路,筆者以為,這一思路算是抓到要害了。
為什么有些地方置環境污染于不顧,甚至頂風違規上污染項目?筆者認為,一是“思想污染”嚴重。一些地方官員認為,經濟要發展,污染難避免,為了追求所謂的發展和政績,不惜犧牲一方水土,不顧子孫后代的生存。二是地方保護主義十分嚴重。有的地方,一提“整頓”和“關閉”污染企業,地方領導就橫加阻攔;個別地方甚至采取“組織措施”,讓秉公執法的環保局長“靠邊站”。有了地方政府做后臺,污染企業當然就能為所欲為。
在這種情況下,治污確實應先治官。這里的“治污”,首先要治理官員的“思想污染”,純潔他們的發展觀念,提高領導干部理解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水平,這是治理污染的前提條件;其次要采取鐵的手腕,對“思想污染”嚴重且又不積極進行“治理”的官員,要采取果斷措施,真正做到不換思想就換人,一旦發生嚴重環境違法行為,對負有責任的官員一查到底,該摘帽的摘帽,該判刑的判刑,如果因為環境污染而丟烏紗帽甚至坐班房,哪個官員還敢把環境污染不當回事?失去了官員和地方政府作后臺,哪個企業還敢明目張膽地污染環境?
有感于市長給老百姓“順氣
○ 余言
“居民煮飯問題不是小問題,無論花多少錢,都要解決直港大道沿線兩萬戶居民的供氣問題。”在今年全市“兩會”上,市長王鴻舉參加九龍坡區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得知楊家坪直港大道有兩萬戶居民在長達3年時間內因氣壓不足無法正常煮飯時說,“我完全理解老百姓心里有氣。”他當場拍板:年內解決這一問題。
氣管沒氣,老百姓自然心里有氣。市長的“當場拍板”,無疑是給老百姓順氣。
市長給老百姓順氣固然值得欣喜,但我們更應該深刻反思:有關部門為什么不能早日讓老百姓順氣?要是市長不“當場拍板”,老百姓還要氣多久?真希望有關部門能吸取教訓,并舉一反三,在工作中多點責任,多點主動,盡量少讓老百姓受氣!